这两天,海宁皮革城旁边的海宁会展中心正在举行出口商品展销会,各种外贸原单贴牌产品价廉物美,吸引了不少杭州、嘉兴的顾客。有的展商“开单开到怀疑人生”。

如此,对解决外贸企业当前的困难应有一定帮助。

疫情之下,外贸行业的日子确实不好过。有人说,疫情来了,中国打上半场,外国打下半场,外贸人打全场。这话不一定贴切,但外贸深受影响却是不假。

前阵子,一些外贸企业急着复产复工,想方设法接工人回厂。这是因为,原先的订单没完成,担心造成违约,也担心以后人家不再给订单。而等到复工复产,企业又犯愁了。因为国外疫情风向一变,海外客户或取消订单,或暂时中止合作。没了订单,各项成本开支却少不了,很多企业就吃不消了。

有没有订单,是决定外贸企业生死的关键。针对外贸企业现状,政策层面推出不少优惠和扶助措施,但订单少了没了,企业还是扛不了多久。这不单单是把产品卖到海外的问题,还关系着产业链上下游的许多企业。比如说,一家服装外贸企业,联系着很多小型服装加工厂和钮扣等厂家,把货送到客户手里又要经过外代、货运等环节。也就是说,这关系到许多人的生计。

“出海”的路子暂时受阻,怎么办?很多人自然会想到“出口转内销”。这自然是不错的。但说起来,外贸产品转内销也不是那么容易。有的企业生产的产品并不一定符合国内的审美,价格可能也不为国内消费者所接受。还有,面向海外做生意,跟面向国内消费者做生意,经营模式是不一样的,有些厂家未必能转换过来。

这就需要有平台和机制,来帮助出口型企业完成“出口转内销”的转变。比如像海宁搭建一个展销平台,让出口产品直接面对国内消费者,这也是一种办法。产品适不适合国内,价格是便宜还是贵了,消费者自然会进行比较并做出选择。从展销会情况看,像一些出口的鞋帽服装,还是挺受消费者欢迎的。质量好,价格便宜,这是看得到、摸得着的,自然有人愿意掏腰包。

其实,很多人都知道,平时在网上海淘,很多产品拿到手一看,是“中国制造”。也就是说,这些产品在中国生产并出口到海外,再从海外被我们买了回来。这一路兜兜转转,无形中成本费用提高了不少。如果这些产品直接在本土销售,还是有很大价格优势的。

所以,国内大型电商平台或可抓住这个商机,对外贸产品进行扶持,把优质外贸产品聚合在一起,做成专页、专题进行展示。相信这能真正帮助到出口型企业,有助于这些企业转换经营模式,探索内销之路。线上线下齐发力,销路一旦打开,企业会更有针对性地生产适合国内销售的产品。这样就可以挽救不少出口型企业,避免受疫情影响而一蹶不振。(魏英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