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市宝坻区黄庄镇小辛码头村,李超(左)为客人点单(9月2日摄)。

晨曦初现的潮白河畔,李超接过打渔人一夜的渔获物,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李超是一名“90后”,在天津市宝坻区黄庄镇小辛码头村经营一家农家院,“小鱼小虾贴饼子”是他家的招牌菜,前来尝鲜的游客络绎不绝。

小辛码头村紧邻潮白河。过去,这里的村民靠打渔、种地为生,收入不高,不少年轻人都涌向城里务工。李超也不例外,2008年,他走出家乡,成了一名“打工人”。

从餐厅服务员到厨师,从流水线工人到保安再到销售员……多年间他尝试了各种工作,始终漂泊不定。2013年,回乡结婚的李超惊喜地发现,小村庄已经焕然一新。

清水绿岸,稻田如画。大红灯笼点缀着一排排青砖灰瓦的农家院。水稻文化园、了凡广场、漕运遗址公园等景点相继落成,乡风文化成了小辛码头村发展旅游的“金字招牌”。

家乡的振兴让李超萌生了返乡创业的想法。他拿着前些年打工攒下的钱,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干起了农家院,很快就赚到了“第一桶金”。尝到甜头后,2017年,李超第一个在村里进行农家院升级改造,“环境更好了,游客也越来越多,旺季的时候,房间根本订不上。”李超说。

日子越来越红火,李超还当上了村委委员。他庆幸当年的选择,也更加感恩国家的好政策,“我富了还不够,我想作为村委委员,带着更多的村民一起干,让更多人的日子红火起来”。

新华社记者孙凡越摄

在天津市宝坻区黄庄镇小辛码头村,李超清理村民在潮白河里捕到的河鱼(9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孙凡越摄

在天津市宝坻区黄庄镇小辛码头村,李超为客人准备早餐(9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孙凡越摄

游客走进天津市宝坻区黄庄镇小辛码头村的一家农家院(9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孙凡越摄

清晨,小辛码头村村民在潮白河上捕鱼,为该村农家院提供菜品原料(9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孙凡越摄

清晨,小辛码头村村民在潮白河上整理渔网准备捕鱼(9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孙凡越摄

游客在天津市宝坻区黄庄镇小辛码头村的水稻文化园拍照(9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孙凡越摄

这是位于潮白河畔的小辛码头村(9月2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孙凡越摄

在天津市宝坻区黄庄镇小辛码头村,担任村委委员的李超(右一)在巡视时与村民交流(9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孙凡越摄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