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春寒是什么意思?
倒春寒,是指初春(一般指3月)气温回升较快,而在春季后期(一般指4月或5月)气温较正常年份偏低的天气现象。长期阴雨天气或频繁的冷空气侵袭,抑或持续冷高压控制下晴朗夜晚的强辐射冷却易造成倒春寒。初春气候多变。如果冷空气较强,可使气温猛降至10℃以下,甚至雨雪天气。此时经常是白天阳光和煦,让人有一种“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感觉,早晚却寒气袭人,让人倍觉“春寒料峭”。
在一年四季中,气温、气流、气压等气象要素变化最无常的季节就是春季。经常是白天阳光和煦,让人有一种“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感觉,早晚却寒气袭人,让人倍觉“春寒料峭”。这种使人难以适应的“善变”天气,就是通常所说的“倒春寒”。据历史资料显示:北京30年出现“倒春寒”的几率在57%左右。特别是早春时节,这种气候特点表现得尤为明显。例如:3月8日南郊观象台的最高气温已达到15.2℃,而最低气温只有3.3℃,早晚温差还比较大。
倒春寒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不仅中国存在,日本、朝鲜、印度及美国等都有发生,其形成原因并不复杂。中国春季(3月前后)正是由冬季风转变为夏季风的过渡时期,其间常有从西北地区来的间歇性冷空气侵袭,冷空气南下与南方暖湿空气相持,形成持续性低温阴雨天气。一般来说,当旬平均气温比常年偏低2℃以上,就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倒春寒。而冷空气南下越晚越强、降温范围越广,出现倒春寒的可能性就越大。
倒春寒易猝死吗?
民谚云:“能度三九,难耐春寒”之说,这的确有一定的道理。
冬去春来,万木吐绿,但股股寒流仍频频南下,春寒料峭,格外冻人。医学实验证明,当人体骤然吸入冷空气时,冠心病病人的心电图会出现类似心绞痛的改变。这是因为,在寒冷的刺激下,人体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加重,心肌耗氧量增加。如果,心脏冠状动脉也发生痉挛、收缩和闭塞,血液流通受阻,血流中断,血氧供应困难,就会使部分心肌因急剧的、持久性缺血与缺氧而发生局部坏死,突发心肌梗塞、心脏骤停而酿成猝死。另外,由于血压升高,脑血管舒缩功能障碍,脑部血运失常,也可导致急性脑卒中发作而猝死。
“倒春寒”时常偷袭体弱多病的老年人及患有慢性呼吸道疾患者,因此,早春二月成了这些患者罹患肺炎、支气管肺炎、肺水肿的多事之时,严重者则可因突发窒息而猝死。
中医云:“春来不可背寒,寒则伤肺”。当春天的脚步声越来越近时,千万不能因为“春风送暖”而疏忽大意,放松对春寒的警惕。体弱多病者,尤其是老年人,应该注意防风御寒、防冷保暖,随天气变化和身体情况适时增减衣服;应该戒烟、限酒,多喝水,不食辛辣厚味食品;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和休息;应该加强体育锻炼,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患有冠心病或高血压病的老年人,平时要注意饮食和服药,这对预防猝死的发生也有帮助。
一旦身边有人发生急性猝死,要及时抢救。特别是在发病后的几分钟,人称“黄金4分钟”。在此期间内,每耽误一分钟,患者的生存希望就会明显降低,死亡率就会直线上升。所以,在场的人应立即对患者实施早期徒手心肺复苏,如拳击患者心前区、人工呼吸等,使患者心脏及时恢复正常跳动和收缩功能,保持血液继续流向大脑,空气继续送到肺部。这样,就能为医务人员的后续抢救赢得时间,为猝死病人的复活铺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