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皆兵的历史人物叫什么名字?
草木皆兵的主人公是前秦的苻坚。苻坚草木皆兵的典故出自一场著名的战役,淝水之战。淝水之战堪称以少胜多战役中的典范,淝水之战中前秦九十万军队还是败给了东晋八万精兵,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跟苻坚草木皆兵,自己吓自己有关。
成语寓意
“草木皆兵”不仅形容人在极度恐慌时的多疑心理,也揭示了失败者在慌乱中产生的错觉。这一成语常被用来形容失败者的恐惧心理。
纸上谈兵的主人公是谁?
“纸上谈兵”这一成语的主人公是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以下是详细解析:
成语典故核心
赵括熟读兵书却缺乏实战经验,在长平之战中接替老将廉颇后,死板照搬兵法导致赵军惨败,被秦将白起围歼四十万大军,其本人亦战死。这一典故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成为“空谈理论不重实际”的典型例证。
人物背景与历史评价
赵括出身将门,其父赵奢曾以少胜多击败秦军,被封为马服君。
赵奢生前便警告赵括“兵者死地也,而括易言之”,预言其领兵必致赵军覆灭。
长平之战中,赵括轻敌冒进,被白起切断粮道围困,最终全军覆没。
成语的现代意义
该成语现多用于批评脱离实际的空谈行为,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例如清代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黛玉之口讽刺“天天去纸上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