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国际能源署和欧佩克这两大组织曾是亲密合作者,如今却频频隔空掐架互怼,不免令人深思。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欧佩克应该谨慎对待提振油价的行动,因为这些行动可能损害全球经济,这种干预可能对欧佩克产生反作用,因为国际油价上涨可能抑制燃料需求,并将消费者推向电力和其他可再生能源。此言一出,欧佩克秘书长海瑟姆·盖斯旋即回应,称国际能源署理应非常谨慎,不要破坏石油行业投资。盖斯指出,影响市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将高通胀归咎于油价是错误的。
在过去十几年间,欧佩克和国际能源署基本上都在努力促进产油国和消费国之间协调和对话,但自2021年能源危机以来,两大组织之间的关系愈发紧张,龃龉不断,欧佩克去年甚至决定弃用国际能源署的数据,称担心该机构对气候变化的看法和缺乏政治中立降低了整体数据的可靠性。而此轮口水战的升级,缘起4月初“欧佩克+”多个产油国在沙特率领下宣布自愿减产,总减产幅度占世界供应量的2%,进而引发国际原油期货市场价格大幅上涨。随后国际能源署表示,“欧佩克+”宣布减产有可能加剧今年下半年的石油供应短缺,从而威胁全球经济复苏。
此番两大组织公开掐架,表明在目前地缘政治大背景下,产油国集团与发达经济体之间出现了更大裂痕,双方间的较量从单一地缘政治博弈逐渐转向多元能源实力博弈,同时也凸显了全球能源市场不确定性和风险的增加,全球能源安全形势或将更为复杂。
自去年3月美国史无前例地释放1.8亿桶战略石油储备,欧佩克产油国集体袖手旁观,到此次产油国集体宣布采取“预防性措施”自愿减产,表明在当前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加剧、全球经济前景不明的大背景下,欧佩克产油国合力秀肌肉,力求巩固能源市场稳定,增加自身定价话语权。
近日,虽然在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美元走强、全球经济数据表现疲软、银行业危机蔓延等综合因素影响下,国际油价基本已完全回吐“减产”以来的涨幅,但事实上产油国此次减产动作背后的真实目的并非持续抬高油价,而是有效维持国际原油市场稳定,最大程度确保自身利益,而这无疑也是产油国同欧美高调争夺能源市场话语权的一次有效尝试。未来,欧佩克国家或将以更为灵活的手段频繁发力,能源博弈亦将愈演愈烈。
能源转型路漫漫,远水难解近渴。2022年,全球能源格局深刻变革,全球能源投资重心不断向清洁能源偏移,全球能源投资总额2.4万亿美元中有1.4万亿美元是用于清洁能源投资。特别是欧洲,能源价格飙升将迫使其加快能源转型,去年5月,欧盟宣布将在5年内增加2100亿欧元投资,支持加快绿色能源发展,并提出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在欧盟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从40%提高至45%。
尽管如国际能源署署长比罗尔所说,全球能源价格飙升在一定程度上会加速向清洁能源的转型,但迄今为止,几乎所有相关机构发布的报告都强调,世界至少在未来50年内仍需要传统能源。因此,向清洁能源过渡的能源转型过程虽然是必要的,但不会是迅速的。BP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石油和天然气约占全球能源消耗的55%,这无疑证实了在可预见的未来,传统能源对全球能源安全的重要意义。而就当下的能源危机而言,短期内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有可能不降反增,绿色清洁可再生能源或“远水解不了近渴”。
因此,全球能源转型道阻且长,未来多数国家或将采取措施“多条腿走路”,短期内加大对传统化石能源的投资,以确保其能源安全,同时调整国家长期产业政策,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作者孙瑱 系浙江外国语学院教授、环地中海研究院能源与生态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黄振 审核:黄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