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不少网友反映,近日在北京旅游时遭遇“幽灵民宿”——一部分民宿借着火车站等地标性建筑,给出只有距离几百米的定位,但实则位于三十几公里以外的郊区;另一部分则宣称是“青旅”,实则是位于普通居民小区楼内的群租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坑人的“幽灵民宿”是如何上线的?

早在2017年3月,上海市消保委发布的沪上民宿市场暗访结果显示,当时上海也存在实际地址与标注地址不符的“幽灵民宿”。简单梳理不难发现,“幽灵民宿”存在诸多共同点,比如该现象一般出现在发达城市或旅游城市,商家虚假宣传的手段也大同小异,涉事民宿多数存在安全、卫生等隐患。当然,最大的共同点是它的产生原因——部分网络平台不作为,审核过于宽松甚至形同虚设,放任一些商家“作妖”。【详细】

2020年,北京住建委等四部门明确要求经营短租住房需要六大证件齐全。但就是有商家想尽办法规避监管。既然“幽灵民宿”老板的算盘打得这么响,在线旅游平台怎么就听不见?据报道,部分平台的审核十分宽松,房源资质等审核形同虚设。多个平台对于民宿商家提交的地址等一系列关键信息,仅有线上审核,不存在线下核查。【详细】

监管部门必须予以正视

虚假宣传下,商家得利,游客踩坑。一个个“幽灵民宿”,既砸民宿招牌,也给旅游市场抹黑,还埋下社会治安隐患。虚假信息下,入住人员情况难以掌握,“幽灵民宿”还可能成为不法之徒的藏身之所,其危险性不言自明。【详细】

面对频频出现的“幽灵民宿”,政府职能部门应加强线下监管力度,把一些不合格的的民宿踢出市场。同时,平台要当好”把关人“,从入驻信息、资质审核到日常监管,均应主动作为。消费者通过平台预订酒店民宿,平台是要收取提成的,自然也就肩负着监管审核的责任。【详细】

别让“幽灵民宿”搅浑旅游市场

民宿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地方的文化和风貌。而“幽灵民宿”不仅谈不上服务和体验,更是与规范化、专业化、品质化、特色化的民宿发展理念背道而驰。从长远看,游荡在灰色地带的“幽灵民宿”还可能给民宿经济健康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规范民宿发展,必须是高标准、严要求。对任何行业来说,“宰一个是一个”的经营理念都堪称饮鸩止渴。避免“幽灵民宿”搅浑旅游市场,有关部门可以也应该多一些作为。【详细】

(以上综合工人日报、光明网、北京晚报、羊城晚报)

V视角:

@haha要幸运:在杭州遇到了,就在一个烂尾楼里,乌漆麻黑的,连窗户都没有,要退房还被扣了钱。

@无法平和之后就是愤怒:诚信荡然无存。

@千层雪08:平台怎么审核通过的呢?

@怪物九九:踩过几次坑后再也不订民宿了。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宰一个是一个”,不难发现,“幽灵民宿”多是做“一锤子买卖”,这既损害了消费者利益,也阻碍了民宿业的长远健康发展。当下,文旅业好不容易迎来红火势头,决不允许“幽灵民宿”去“泼冷水”。为此,监管部门要及时查处,网络平台更不能当“甩手掌柜”。只有线上线下协调联动,才能更好维护市场秩序。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