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樱花海在微风中恣意婆娑,千亩油菜花在阳光下摇曳生姿。游客们在湖心岛体验花田与火锅的奇妙碰撞,在露营基地感受夕阳与朝霞的昼夜更替……在河北邯郸复兴区,乡村旅游的热度随着鲜花盛开期的到来逐日升温,一幅幅怡然惬意的图景成为农文旅融合的生动体现。
(资料图片)
邯郸复兴区是传统工业区,钢铁、煤炭、化工、建材等曾是主导产业,高耗能、高污染式的粗放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该区淘汰压减过剩产能,开展国土绿化、全域水系治理,成功打造占地4000余亩的园博园、16公里长的沿沁河郊野公园、2万亩的康湖生态文明示范区等景点,森林覆盖率从21%提升到50%以上。“昔日垃圾遍布的工业污染区变身游人如织的城市后花园。”复兴区文广旅局局长崔哲说,复兴区提升人居环境的同时,以“农”字招牌打造“吃、游、购、娱”乡村休闲观光模式,探索农旅融合新玩法。
在复兴区东高河村,金黄色的油菜花海连绵起伏,花枝随风摇曳。为期一个月的“花开复兴”油菜花节主题活动正在这里举办:千亩油菜花田里游客们坐上小火车来往穿行,菜园农场里小朋友体验着田园生活,砖窑旧址内游人细品手磨咖啡,露营基地迎朝霞、观景平台送落日。
游客们流连忘返的东高河村曾是远近闻名的煤矿区。近年来,东高河村依托独特的山林资源和秀美的自然风貌,整治村庄环境,完善基础设施。“村里根据季节不同,种植了千亩油菜、油葵等具有经济和观赏价值的农作物,并以桃树、黄栌等观赏性植物作为点缀,打造了春赏油菜、夏品桃香、秋览油葵的千亩花田大地景观。”东高河村党支部书记王生良介绍,为留住游客,村里还设置了农产品展示厅,引进农家乐、民宿、美食等,不断增强休闲农业吸附力,延长产业链。“花开复兴”活动开展以来,客流量达到了9万余人次,村集体经济收入60余万元,群众收入70余万元。
“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复兴区把整治人居环境作为先手棋。坚持‘一村一策’,根据不同村情,作出科学可行的全盘规划。用村庄生态亮点美化人居环境。”复兴区农业农村局局长裴占平说。
在牛叫河村油菜花田里,一顶顶精致的白色帐篷下,坐满了爱好露营的美食客。“第一次在花海里吃火锅,闻花香、品美味。”趁着周末,吴强一家三口和朋友结伴,来这里参加“花田火锅”美食节。
生态环境的改善不仅让越来越多的人回乡就业,也吸引不少企业来此投资。坐落在复兴区的德丰都市农业休闲生态园,300亩芝樱花竞相盛放,放眼望去大地如同染了色彩,粉色、桃色、红色和紫色,美不胜收。
“复兴区在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道路上努力实现‘变道超车’,这与我们拓展文旅产业的理念一拍即合。”德丰都市农业休闲园区副总经理付强说,他们依托区内沁河生态片区的牛叫河水库,立足“旅游+都市休闲农业”特色,投资建设了都市农业园区。
除芝樱花生态园外,这座占地1900多亩的园区还开发建造了湖心垂钓体验园、生态采摘园、休闲娱乐等多种旅游业态。园区内13万棵树木的日常养护、文旅项目服务等工作,为周边村民提供100多个就业岗位。
在生态园芝樱花丛中,53岁的侯振旗正和周边村民一起务工劳作。“我们主要负责浇水、修剪枝杈、操作农业机械工作,每月收入4000元。”侯振旗说,如今环境好了,旅游项目多了,村民的就业机会也多了,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
赏斑斓花海、观湖光山色、赶乡村大集、享露营之乐……除因地制宜做足“花文章”外,复兴区不断整合乡村特色资源,采取“旅游、休闲、文化”模式,开发了一批集休闲、娱乐、观光为一体的旅游项目,为游客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旅游体验。“5月以来,复兴区共接待游客超1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7600万元,同比2019年增长90%,走出一条业态叠加、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乡村旅游新路径。”崔哲说。
复兴区委书记李少锋表示,复兴区将坚持以人为本、以绿为底、以文为魂、以业为核,打好农文旅融合组合牌,壮大特色产业,培育精品农业,做精乡村旅游,逐步形成全季、全时、全域旅游新模式。 (经济日报记者 王胜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