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标题:琼库什台村:古道山村焕新颜

熏制马肉、马肠子,做酸奶、奶疙瘩,置办传统服饰,检查雪爬犁……眼下,冬季旅游高峰期将至,新疆伊犁州特克斯县喀拉达拉镇琼库什台村的游客家访点里,一派热闹繁忙景象。

▲夏日的琼库什台村风景如画。来源:特克斯零距离

清澈的库尔代河蜿蜒穿过喀拉峻大草原,流到天山南脉脚下的琼库什台,滋养着当地的人们。村庄依山傍水、风光旖旎,古朴的木屋、多彩的民俗,凝结着传统智慧结晶。“乌孙古道北入口”的标签,赋予村庄厚重的历史底蕴。

从昔日默默无闻、偶有零星徒步者光顾的传统牧业村,到如今吸睛无数、游客络绎不绝的“网红村”,琼库什台“火起来”不过短短几年时间。

早些年,有“驴友”“背包客”经过琼库什台村,在这里歇脚,同时也请熟悉情况的村民担任穿越乌孙古道的向导。村民们从中看到了商机,有人开始尝试做民宿、向导等生意,但总体上还属于少数人的试水。

▲琼库什台村里的手作酸奶摊位。来源:特克斯零距离

直到近几年,旅游业发展渐成规模,一跃成为村里的重要支柱产业。琼库什台村依托历史、文化、生态等资源禀赋,搭乘特克斯县大力实施“文旅+”战略的快车,创新发展乡村旅游,积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开展和美村寨建设,不断增进各民族文化互鉴融通。

“我们先后投入各类资金7000万元,改善村内基础设施条件,从事旅游业的家庭越来越多。”琼库什台村党支部书记叶尔蓝·肯接别克介绍,“投入200万元对105户民居进行改造提升,投入150万元对30户民居进行内部装修,目前全村有牧家乐、民宿、超市、文创店等上百家。”

▲游客在牧民家中感受传统美食和音乐。来源:特克斯县融媒体中心

努尔波力是村里较早开牧家乐的村民,见证了住宿条件从木楞屋里的炕到单人床,再到带独立卫生间的标准间的转变。“过去水电都不方便,这几年条件越来越好,特别是从县城到村子的路修通了,开车来的游客特别多,最多的时候一天有7000人。”努尔波力说。

琼库什台村的传统民居多为木结构,是伊犁河谷保存完好的一个木结构建筑群。村民在用榫卯结构搭建的木楞屋顶盖上油毡、铺一层土,在丰沛雨水的滋润下,房顶长出草来,仿佛戴着“草帽”。在旅游高峰期,别致的“草帽房”常常一屋难求。

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各族干部群众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投入乡村旅游发展,探索“企业+村集体+农牧民”的运营模式,盘活闲置民居、劳动力等资源,村民们积极参与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打造一批精品民宿,激发了乡村旅游发展提质扩容的内生动力,实现了富民强村、共同富裕。

2023年,村党支部引入投资4300万元,流转民居69套,打造集中民宿连片区,通过企业投资、村级协助管理,实现户均收入2.3万元、村集体收入100万元。

同年,琼库什台村投入1179万元,实施乌孙驿站建设项目,新建文创超市、徒步训练营、手工课堂、亲子攀爬设施、弓箭体验区、篝火活动区等一批现代化的旅游设施。

▲游客们体验擀毡制作技艺,感受非遗魅力。来源:特克斯县融媒体中心

从传统的赏风景、品美食、观民俗,到新产品不断涌现,集农文体旅等多种业态于一体,琼库什台的旅游产业链不断延展,既丰富了游客的互动性和体验感,也促进了游客、村民、经营者之间互利共赢、和谐共处。

“夏天我们靠马队和民宿增加收入,冬季我们给游客展示冬宰、婚礼等传统民俗,带游客体验雪地骑行、马拉爬犁滑雪等项目。”村民吐尔逊那依·巴哈尔别克说。

如今,村里从事牧家乐、民宿的村民达300余人,人均年收入达5万元。2023年,琼库什台村游客量达40万余人次,旅游收入3亿元。

随着腰包“鼓起来”,村民们的精气神也“提起来”,干劲越来越足。

“我们通过传统奶茶会的形式,广泛征求牧民、民宿业主意见建议,加大乌孙古道沿途基础设施建设、民俗文化展示、环境卫生整治等力度。”叶尔蓝·肯接别克说,借助新疆发展古道游的契机,他们正在谋划依托国家步道体系建设,将乌孙古道打造成国家级健身步道。

村民们憧憬着,步道建成后,会有越来越多的游客从琼库什台出发,穿越山地森林、河流峡谷、草地荒漠,参观沿途的历史文化遗址,感受自然之美、感悟灿烂的中华文化。

在琼库什台村旅游业发展大军中,有100多名来自外地的创客。从最初的游客到回头客,再到留下来投资创业,这些“来了就不想走”的人,成为琼库什台的“新村民”,和当地村民们一道,共同让这个古老的村寨焕发出新的光彩。

作为乌孙古道北入口,这片土地贯穿天山南北,曾见证了历史上中原和边疆各民族间的交流互动、沟通往来。而今,这里是文旅融合发展的热土,接纳着天南海北的人,成为各民族互嵌交融的和美家园。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