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佛寺的建筑布局是怎样的?
玉佛寺是一座仿宋殿宇建筑,布局严谨,占地面积约11.6亩,建筑面积8856平方米。玉佛寺建筑师承宋代寺院风格,中轴线上排列着天王殿、大雄宝殿、玉佛楼三重殿堂,东西两侧配建有观音堂、铜佛殿、卧佛堂、怀恩堂、禅堂、斋堂等,并开设了文物室、法物流参通处和素斋餐厅,共有堂舍200多间。
第一进殿是天王殿。二进主殿为大雄宝殿,东侧是东方琉璃世界的药师佛;西侧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宝殿后方设 “海岛观音” 壁塑,中间手持净水法瓶、脚履鳌鱼、慧眼注视人间的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第三进殿为方丈室。正面墙上挂着禅宗始祖达摩画像,方丈室楼上即是玉佛楼。大殿正中供奉的即是慧根法师请回的玉佛坐像。寺庙西侧卧佛堂内,供白玉卧佛一尊。
玉佛寺内有什么文物遗存?
乾隆版大藏经
在玉佛寺里,还珍藏着许多珍贵的佛教经典和文物。在玉佛楼里,珍藏着(乾隆版大藏经),共178函,1662余,7168卷,还有民国时期影印的宋代《碛砂藏》、《频伽藏》(即《频伽精舍校刊大藏经》、日本的《大正大藏经》和《续藏经》及《藏文大藏经》)等。这些卷帙浩繁的藏经,都是极为珍贵的佛教经典。
北魏青铜佛像
北魏青铜佛像为北魏太和十五年(491年)所造的释迦佛立像。佛像上身略向前倾,高肉髻、螺发,面部安详慈和,右手施无畏印,左手作与愿印,衣纹平直下垂,线条流畅。佛的背后是火焰纹背屏,上有3尊浮雕坐佛像。背屏后刻有铭文。
北朝石雕药师佛像
北朝石雕药师佛像雕于东魏武定元年(543年),像高23.5厘米,宽11.5厘米,正中为药师佛结趺而坐,高肉髻,脸部丰满,双耳垂肩。右手屈臂上举,作施无畏印,左手手掌朝下,作与愿印。下为方形底座,背后为舟型背屏,上饰以花纹;左右各有一石刻小站佛。雕像石质微黄,细腻如玉。整座雕像构图简洁,技艺娴熟,是北朝石刻艺术之精品。
明代枣木观音像
明代枣木观音像通高150厘米,由整根枣木雕刻而成。这尊观音像,身材修长,婷婷而立,给人一种飘逸的动感,美妙动人。观音双颊丰润,眉目清秀。雕刻者巧妙地运用枣木的自然生成之态,使像的身躯顺着枣树本来的变度略成弧形,观音的头部略向左侧,给人一种动态的感觉。衣纹洗练简洁,服饰雕刻精细,显示了明代艺术家的聪明和智慧。
清代木雕灵驾山
清代木雕灵驾山:佛经称,古印度摩揭陀国有座灵鹫山,释迦牟尼曾多年在这里弘扬佛法。这座木雕高约2米,山峦层进,怪石嶙峋,佛、菩萨、罗汉、天王等佛像分布各处,有的骑兽,有的谈笑宴坐,有的读经论道,形态各异。整个塑像涂抹金粉,光彩夺目,反映出清代木雕工艺的出色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