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为响应国家提出的“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精神,助力“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由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协会、《中国银行保险报》主办,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承办,国工百家智库提供特别支持的首届“一带一路”与国际工程行业发展论坛 于3月31日在北京召开。
▲论坛现场
十年来,中国资金和中国建设在海外实现了完美结合,完成了一大批惠及民生的国际工程项目,推动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增加了当地居民就业与收入。如何让共建“一带一路”成果更好惠及世界人民?中国如何更好地参与国际工程发展?金融业如何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世界贸易组织副总干事张向晨 表示,我国需要加强工程领域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尽管我们的工程企业已经在海外市场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是企业自主参与国外非援助开发项目能力有限。未来,随着国际贸易显性壁垒的不断削减,隐性壁垒对贸易的影响将逐步凸显,中国应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积极影响海外市场的国家标准,更好地实现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对接并获得认可。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推进,中国海外工程项目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当前需要加强的领域是在国际多边合作中更多地发出自己的声音,要让我们所做的很多实事为国际社会所知晓。”张向晨说。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协会会长王淑敏 介绍,十年来,我国与150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完成了多个“一带一路”共建 国家和地区的重要基础设施项目。其中,大家熟知的亚吉铁路、雅万高铁、巴拿马大桥、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等一系列工程,凝聚着国际工程咨询从业人员的智慧和心血。
王淑敏指出,第二个十年共建“一带一路”,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必须抓住机遇,在高质量发展中赢得历史主动。
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2021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显示,我国对“一带一路”共建 国家投资持续增长,截至2021年底,中国在“一带一路”共建 国家设立企业超过1.1万家,约占中国境外企业总量的1/4。
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协会顾问陈健 表示,在新的形势下,要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去思考“一带一路”的实施。在投资方面,他认为,当前普遍通过银行贷款单一渠道解决资金需求,不能满足“一带一路”整体发展的需要。
在陈健看来,要努力构建符合国际惯例和债务可持续原则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可以研究、推动引导各类私募基金投资“一带一路”建设,引导金融租赁助力企业发展,通过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扩大融资范围,创新开发性金融产品,等等。
“保险是一个很好的工具。” 陈健表示,应在保险领域充分研究,让保险公司提供更多新的保险产品支持“一带一路”发展。
据了解,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我国保险业抢抓机遇,充分发挥自身特点,提供跨境风险保障与服务。
平安产险总经理史良洵 介绍,平安产险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践,已为“一带一路”及全球共132个国家和地区的设施及人员提供风险保障,服务中资企业客户近5000家,提供风险保障过万亿元。 2020年,平安产险参与发起中国“一带一路”再保险共同体,为“走出去”项目提供专属的保险方案,并筹集更加充足的承保能力。
史良洵表示,未来,平安产险将充分发挥在防灾减灾、海外救援等领域积累的丰富经验,发起“海外风险防控行动”,通过提供风险教育、风险处置、保险保障,为“走出去”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支持,为“一带一路”保驾护航。
站在新起点上,保险业服务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也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中国银保传媒党委委员、总经理杜增良 就未来保险业持续做好“一带一路”国际工程行业的风险管理服务工作提出三点建议。第一,要进一步提高站位,把保险业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工作提升到服务国家安全、服务国家战 略的高度,切实发挥保险的优势和作用。第二,要提升专业服务能力,精准把握共建“一带一路”风险特征,提供定制化的保险产品和服务,切实发挥好保险业的风险减量作用。第三,要提升国际化水平,在服务中资企业“走出去”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走出去”水平及全球化服务能力。
论坛上,围绕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常务副会长兼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郑超,商务部国际经济合作事务局制度监管处处长王岳,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李进峰,平安产险团体事业群总监石合群,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于蓉,中国电建 国际工程公司原总经理宋东升,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原副总经济师王绍锋分别发表主旨演讲。
消息来源:平安产险辽宁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