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坚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定位,全面构建“三全育人”体系,积极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提升教师思政理念,发挥课程德育功能,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完善课程思政评价,构建质量监控闭环机制,立足于知识传授、价值引领和能力提升相统一,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思政育人新格局。

转变教师育人理念

提升课程思政能力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济宁学院学前教育学院针对有些外语教师思政意识不强、思政水平不高和政治素养不足等现状,围绕课程思政背景下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教学目标,强化课程思政意识,提高课程思政能力,提升教师育人素养。

济宁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充分利用政治理论学习周,引导教师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关注国家时事热点,增强批判性思维,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建立党史学习教育长效机制,开展“我想对党说”演讲比赛、“我和二十大”短视频征集等活动,让教师了解党的百年光辉历史、取得的丰功伟绩;定期组织教研室研讨活动,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厚植学生家国情怀,切实增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同时,济宁学院学前教育学院成立课程思政研究中心,为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搭建平台,定期召开成果共享会,精挑典型思政教学案例和课程思政教学成果,实现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共享。

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发挥课程德育功能

大学英语作为高校非英语专业的必修通识类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济宁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利用其分配学时长、受众人数多、思政覆盖面广等特点,组织教师挖掘大学英语蕴含的思政元素,发挥课程德育功能的独特优势。

济宁学院学前教育学院英语教研室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理论课教师定期开展学术讲座,结合国家时事和社会热点,充分提炼《读写教程》《听说教程》《中国文化英语说》《文学与翻译》等主干教程和“时政专题”“政府工作报告译析”等辅修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嵌入爱国主义、理想信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生涯规划教育,确立知识、能力和思政“三维教学目标”。根据《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求,济宁学院学前教育学院英语教研室确定了契合度高的五大思政教育模块:理想信念与中国梦模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模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模块、党史与国史教育模块、法纪和廉政文化模块。按照大学英语教材的内容安排,教研室从五大思政教育模块中挖掘出对应的课程思政元素:中国梦、民族复兴、共产主义,仁、义、礼、智、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法治精神、职业道德、廉政文化。济宁学院学前教育学院润物细无声地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引导学生在国家发展和个人前途的交汇点上思考人生,最终实现拓宽学生知识面,提升实践能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课堂是课程思政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效果直接决定课程思政的成效。济宁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在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过程中,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形成外语显性学习和课程隐性教育的育人新途径,发挥新时代外语教育教学的育人功能。

济宁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在大学英语教学设计中突出目标精准性、组织体系性、设计渐进性和评价整合性四个策略,解决应该达到哪些目标(教学目标)、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教学内容)、如何有效组织这些经验(教学设计)、如何确定这些目标得到实现(效果评价)等四个维度,重视在语言学习中为学习者的人格发展和价值养成创设独特的学习体验,逐渐形成四个策略和四个维度相互协调的统一体。

课程思政成效的落实必然要求教师不断创新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模式,提升嵌入思政元素的教学方法艺术。济宁学院学前教育学院拓宽第二课堂教学渠道,优化“演讲+教材”模式,引领教师运用潜移默化式教育,注重因材施教,发挥课程蕴含的隐性教育功能。教师充分运用潜在的教育资源,利用身边的先进事迹、典型人物和社会案例,采取“互联网+新媒体+翻转课堂”模式,积极宣传正确的价值观念,发挥价值引领效能。教师通过图片、视频、多媒体资源等直观形象的教育资源,增强感染力和渗透力,采取小组讨论及撰写报告、学期论文等形式,鼓励学生内化课程思政教育,最终实现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协同效应。

创新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构建质量闭环机制

完善课程思政的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是践行课程思政理念的内在要求,也是课程思政改革提质增效的重要保障。济宁学院学前教育学院改变长期以来考核评价中教师占主导地位的状况,充分发挥学生的评价主体作用,积极引入学生自评和学习小组内互评环节,加大形成性评价的比重,形成评价智能化、全面化、动态化、持续化的特色,真正达到“对课程体系的各个环节开展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及时、有效地为课程和教学提供反馈信息,推动课程的建设与发展”的要求。

济宁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始终坚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定位,在思政评价中注重实践和应用特色,以过程性考核为主,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工匠精神。完善评价体系,加大过程性评价,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关注素材中的文化、历史知识等内容,将课程思政真正落到实处。

济宁学院学前教育学院积极搭建知识传授与价值育人的双评估体系,加大对课堂育人效果的评价比重,体现综合性、动态性、对比性和系统性。按照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多主体、多形式综合评价思政改革实践的有效性、准确性和客观性。合理设计质量评价流程,形成教学实施、过程评估、教学反思、评价反馈的质量监控闭环运行机制。

全面落实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积极践行课程思政理念是新时代高校外语教师的职责使命所在。未来,济宁学院学前教育学院教师将继续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重要使命,不断提高传道、授业、解惑的能力,实现从“教书匠”到“大先生”的转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王朝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