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10月24日消息,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体育总局等五部门印发《促进户外运动设施建设与服务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全国范围内形成一批发展基础好、服务保障全、地方特色强、配套产业优的户外运动发展高地,推动户外运动产业总规模达3万亿元。支持符合条件户外运动企业上市融资。

拓展多种资金渠道

《行动方案》提出,加强资金支持。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符合要求的体育公园、健身步道、户外运动公共服务设施等建设。各级财政统筹利用现有资金渠道,支持户外运动产业健康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在市场化法制化原则下积极支持户外运动企业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户外运动企业上市融资。鼓励各地将户外运动产业纳入产业发展重点支持名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对符合条件的户外运动场地设施支持力度,充分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四两拨千斤’作用,拓展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开发性金融、商业贷款、企业债券、产业投资基金等多种资金渠道,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积极性,解决户外运动产业发展的资金问题。”国家发改委社会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彭福伟24日在国家发改委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说。

此外,彭福伟表示,在户外运动领域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积极探索发展“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推动保障民营企业权益,切实提高民营企业积极性。

促进户外运动消费

户外运动消费是体育消费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司长杨雪鸫表示,《行动方案》在促进户外运动消费方面提出一系列举措。

具体而言,一方面,加强户外运动场地设施建设,丰富消费空间。《行动方案》提出推动体育公园建设,将体育公园打造成为城市绿地系统有机组成部分。构建国家步道体系,优化冰雪运动设施布局,完善山地户外运动设施,增加水上运动设施供给,培育汽车自驾运动营地,加强航空飞行营地建设。

另一方面,加大户外运动高质量产品供给,满足消费需求。《行动方案》提出要加快发展以自主品牌为主的户外运动赛事和节庆活动体系,提出要丰富户外运动赛事活动供给,打造一批“跟着赛事去旅行”的文体旅融合品牌活动。国家体育总局已会同文化和旅游部结合杭州亚运会、广西学青会等赛事开展了两站品牌活动,下一步将结合“十四冬”等重要赛事继续开展“跟着赛事去旅行”文体旅融合品牌活动。支持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技术在户外运动场景中的应用。

此外,将强化户外运动安全保障,优化消费环境。《行动方案》提出建立户外运动安全救援机制,完善户外运动设施标识系统。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团体参与的应急救援体系。鼓励户外运动赛事活动主办方为赛事活动购买公众责任保险,为参赛者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打造户外运动场地设施示范工程

户外运动场地设施是发展户外运动产业的基础。杨雪鸫表示,下一步,将完善户外运动场地设施空间布局。将按照《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提出的“五区三带”户外运动产业空间布局,鼓励各地根据不同自然资源禀赋条件,因地制宜建设滑雪场、登山步道、运动船艇码头等各类户外运动场地设施,持续优化发展环境,广泛吸引社会力量。

同时,加强户外运动场地设施的资金支持。将统筹利用多方资金渠道,配合国家发改委组织实施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的引导、示范和撬动作用,鼓励社会资金积极投入,持续加强项目储备,推动建设更多山地户外营地、航空飞行营地、汽车自驾运动营地、运动船艇码头、滑雪场、健身步道等各类户外运动设施,夯实户外运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

此外,打造户外运动场地设施示范工程。将认定一批以户外运动赛事运营、消费场景为特色的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示范项目。鼓励户外运动与旅游、文化等深度融合,将符合条件的户外运动场地设施认定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