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52年我国报道11名儿童食用蚕豆后迅速溶血,故命名为蚕豆病。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后来经过研究发现,这种病的罪魁祸首是这些孩子先天缺乏一种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3、由于缺乏脱氢酶,红细胞膜容易发生氧化损伤,导致红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变形能力下降,膜抗原性改变,因而更容易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破坏,从而导致红细胞寿命缩短和溶血。

4、临床上表现为头晕、乏力、面色苍白、酱油尿、黄疸、发热、恶心等。

5、发生在食用蚕豆后1-2天,严重者可出现少尿、昏迷和抽搐。

6、这类疾病的治疗就是在发生溶血时积极及时的处理。

7、多饮水,促进新陈代谢,碱化尿液,稳定红细胞膜,同时对严重溶血患者进行输血治疗。

8、有这些酶缺陷的患者,如果没有溶血,并不需要特殊的诊断和治疗,但在他们的一生中,要注意避免使用各种具有氧化剂性质的药物和食物,而蚕豆中富含各种具有氧化剂性质的物质,导致这类酶缺陷患者溶血。

9、临床上也有一些药物,如磺胺类、抗疟药、抗结核药等。

10、这类患者服用它们也可能引起溶血,应注意避免。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