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盛夏时节,骄阳似火,而在左口乡龙源庄村的昌龙共富工坊内,也是一派热火朝天景象:来料加工间,只见村民们拿着布料往机针前推,双脚不停踩着踏板,在缝纫机的“哒、哒、哒”声中,动作娴熟地缝好一个个绒线帽,工坊负责人方夏英则在一旁边走边看边指导。

20多年前,方夏英曾是一名裁缝师傅,自己开着一家小店,生意红红火火,直至2002年被选为村妇代会主任,她开始琢磨如何让大家富起来。考虑到村子经济基础薄弱、低收入农户多、青壮年几乎都外出打工,留守的基本都是身体不便的老人、带娃的妇女和身患残疾的村民等因素,来料加工便成了她的首选。

“刚好在2004年的时候,县里鼓励发展来料加工,裁缝又是我的老本行,就想先试一试,自己上手了也可以教别人。”于是,乘着这股“东风”,在乡妇联的牵线搭桥下,方夏英当上了来料加工经纪人,并在次年创办了昌龙家纺厂,将村内懂缝纫技术的妇女都吸收了过去。一些不会缝纫的妇女也想加入,她二话不说,手把手教她们缝纫技术。在此期间,为了给老人和残疾村民提供创收渠道,她还开始承接起套笔业务。

挨家挨户走访,手把手教加工技术,一对一上门送货、收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方夏英每天早出晚归,从不间断,19年来把自己从“小姑娘”熬成了“管家婆”,性格却一如既往爽快,说话干脆利落,做事风风火火。提起方夏英,龙源庄村的老百姓无不交口称赞。

“多亏了夏英让我在她的加工点上班,现在小孩子在乡里上学,我在加工点干活,不仅能及时看顾孩子,每个月也有不少收入,实打实帮家里减轻了负担。”在加工点做套笔的村民季升姣告诉记者,方夏英不仅帮助大家创收,还特别乐于助人,村民们有麻烦事第一个就想到她,而只要有需要她的地方,她从来义不容辞、绝无二话,是大家最值得信赖的“贴心管家”。

如今,方夏英的来料加工事业越做越大,她本人先后获得“全国巾帼建功标兵”“浙江省万名好党员”“杭州市新时代好党员”等荣誉,昌龙家纺厂也变为了昌龙共富工坊,在全县布局6个来料加工点,主要承接纺织和套笔两大项业务,辐射带动周边村及千岛湖镇加工从业人员100余人,年发放加工费80多万元。在龙源庄等村,来料加工已经成了妇女、老人农闲时的主业,平均每月都能增收1500元以上,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稳岗又安“薪”。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