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网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记者张辉 通讯员 梁莉)
“青山云雾一重重,雨廊长长似卧虹……”
(资料图片)
伴着村歌《云四坪》悠扬的曲调,带上当地特产腊猪头,重庆市巴南区东温泉镇鱼池村党委书记文承军,与村民们踏上了一次特殊的旅程。
在宁德市屏南县熙岭乡四坪村,文艺队队长正带领村民们学唱鱼池村村歌《云上鱼池》。
前不久,这两首村歌在同一时空交汇。今年4月25日,在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两个村正式签约,缔结为“友好云村庄”,以期建立长期、稳定、全面的合作关系,互鉴乡村振兴经验,共享乡村发展信息。
这两个一东一西相隔1600多公里的村庄,为何能够牵手?
“它们其实具有很多共性,都在乡村人才振兴方面作出了创新性探索。”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执行院长潘家恩教授,是鱼池和四坪的“媒人”。
作为拥有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四坪村曾遭遇人口外流、产业凋敝、文化式微、村落衰败等共性问题,全村常住人口一度只有寥寥数十人。如何引入人才,激活沉睡的乡村?
2017年始,一批来自香港、浙江、江苏、广东等地的文艺青年,以“新村民”的身份在四坪村落居。他们租赁古厝,设计艺术空间,引入书屋、咖啡馆、酒吧、画室、民宿等新业态,在与“老村民”的互动中,为这个曾经的“空心村”带来了人气与流量。与此同时,四坪村还邀请著名“三农”专家温铁军担任“荣誉村民”。去年5月18日,全国首个“云村庄·云村民”计划在四坪落地,一批充满乡土情怀的市民得以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与四坪建设。
就这样,四坪村成为全国首个“四民村庄”。“四民村庄”是潘家恩团队基于多年乡建实践提出的概念,包括“老村民”“荣誉村民”“新村民”“云村民”四大主体。
“‘老村民’为村庄原居民;‘荣誉村民’是为当地发展提供长期支持或作出突出贡献的社会贤达人士;‘新村民’是在村庄投资创业、工作生活的各种创客人才、技术人才和投资者等;‘云村民’则是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身体力行支持并参与当地发展的人。”潘家恩说,对当前一些“空心村”和“留守村”而言,探索多种方式育才引智,吸引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乡村振兴,是突破“人才”和“人气”困境的重要路径。
很快,四坪村的经验开始走出福建。今年3月20日,重庆鱼池村为第二批“荣誉村民”、首批“云村民”和“新村民”领发证书,成为当地首个“四民村庄”。如今,两个遥相呼应的“四民村庄”,又走到了一起。
“村歌一唱,上千公里的距离瞬间消失,我们两个村很快就融入到了一起。”东温泉镇党委书记李晓秋说,希望两村建立更深的互动与合作,共同探索乡村振兴的道路。
在缔约现场,来自两个村庄的“四民”分享了参与各自村庄的实践与经验体悟,探讨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同时,“四民”双村还探索“云村民”互相认证。现场,鱼池“老村民”、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地方合作办公室主任肖青,受邀成为四坪村“云村民”;四坪村“新村民”沈明辉受邀成为鱼池村“云村民”。
“‘友好云村庄’的‘云’,在于突破传统血缘和地缘的限制,顺势而为,探索乡村友好联动更多空间和乡村振兴的多种可能性。”肖青说。
“这两个村所作出的探索和所形成的内涵,都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体现,他们共同的行动中蕴藏着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极大积极性。”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首席专家、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温铁军教授说,“我们的目的就是调动成千上万的广大群众参与到乡村建设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