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璐 中国平安合规负责人、首席风险官

近年来,伴随着金融业的快速发展,非法金融活动频出且花样繁多,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秩序和生命财产安全,是破坏社会和谐稳定的一大毒瘤。

中国平安作为一家大型综合金融集团,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秉承“金融为民”理念,积极开展各项举措,帮助金融消费者维护自身财产安全。

平安助您守护财产安全

平安旗下某公司门店,某日接待了一位客户A女士。A女士称近日接到“客服”电话,告知其购买的平安保单分红减少,为其推荐了一款保本保息的新产品,收益高达6.5%。被高收益打动的A女士,未再仔细辨别,便前往“客服”告知的“平安公司”,签订了新的合同。合同签订后,A女士反复回想,心中始终不安,遂至门店咨询。听了A女士的经历,柜员告知所谓平安公司地址为假冒地点,公司也并无她购买的产品。在柜员的协助下,A女士拨打110报警并最终成功挽回损失。

中国平安提醒您:

树立理性消费观念 谨防非法金融侵害

不存在“保本高息”理财产品

根据2022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金融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时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消费者应认清银行理财、基金、信托、期货等均不是存款,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保本高息”“专家保证”等均是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的常见套路,应提高警惕。

不轻信来路不明“小道消息”

消费者进行投资理财时应首选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并颁发许可证的金融机构,不轻信通过网络论坛、微信群、QQ群等传播的“小道消息”以及无合法资质的机构或人员。如对金融业务存在疑问,可通过金融机构或监管部门官方网站、热线等咨询核实。

不贪图“一时便宜”因小失大

消费者要树立科学理性的投资理财观念,切忌侥幸心理、赌博心态。对陌生来电、邮件推销等非正规网络途径诱导投资行为保持警惕,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或扫描二维码,不轻易授权非官方APP使用协议;拒绝与陌生人共享实时位置、分享含有身份信息的照片,避免因信息泄露造成经济损失

如不慎被骗或遇到可疑情形,应及时保留聊天记录、转账记录、银行账号等关键信息,第一时间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消息来源:平安产险辽宁分公司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