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年,全县农村地区招录引进外地教师362名,没有1名编制教师在分配到校后放弃岗位。”湖南省道县教育局人事股负责人蒋施龙说,“改善乡村办学条件,吸引优秀人才到乡村任教,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近年来,道县全面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大力实施“一二三四”乡村教师强基工程,以教师地位高、教师待遇优、教师能力强、工作环境好为目标,促进乡村教师幸福指数持续攀升,让乡村教师安心从教。
注重“一线关爱”
(资料图)
“建立县级领导和县直单位对口帮扶制度,明确1名县级领导对接1至3名副高级职称教师,纳入绩效考核,以实实在在的措施为乡村教师排忧解难。”道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周明远介绍,每年县乡两级党委政府举行隆重的教师节表彰大会重奖教师,评选“最美乡村教师”,向受表彰的“十佳”发放5000元以上的教学电脑,深入采访报道乡村优秀教师事迹。
县财政专门预算设立了50万元的救助基金,对因病因灾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教师予以帮助。在推荐“两代表一委员”时,明确乡村教师占有一定比例,引导乡村教师参与地方治理,为教育发展献计献策。在人事变动上,优先考虑在乡村学校任教的外县籍教师、夫妻异地异校分居教师、大龄未婚教师岗位调整。
“我们组织开展大型青年教师联谊活动,创设平台为大龄未婚教师搭桥牵线,解决婚姻问题。积极引导社会公益团体关心乡村教师,开展送温暖活动。”道县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胡昌礼说。
该县坚持待遇向农村学校、向乡村教师倾斜。建立教师工资增长长效机制,保障工资待遇,先后出台《道县乡村教师支持计划》《道县教育质量提升三年攻坚行动计划》等措施,保障乡村教师工资及时、足额打卡发放,乡村教师“五险一金”全部按最高标准配套缴纳。
从2015年起,县财政想办法挤资金,保障政策福利,为偏远山区教师发放200元至1000元农村工作津贴,同时将班主任津贴从每学期500元提高到每学期2500元,乡村教学点复式班班主任费按现有标准的两倍计发,落实教师两年一次的公费健康体检,副高职称教师一年一次体检。
创新“三项机制”
针对农村学校教师缺编、结构不优问题,该县创新教师补充机制,采取招录编内教师、选聘合同制教师、返聘退休教师等方式解决缺编问题,3年补充农村学校教师2163人。采取定向招录、定岗使用的办法,设置农村村片小、教学点教师岗位,3年共招录定岗教师416名。
据悉,该县创新教师培养机制,加大力度实施公费定向培养农村小学教学点教师,指定户籍落实送培计划,3年共计送培637人。加强乡村教师培养,与永州高师建立乡村教师发展基地,建立青年教师轮岗交流机制,用好“传帮带”引领青年教师成长。
“组建农村教师工作坊,按每个工作坊2至5万元的标准下拨专项教研经费。”道县教育局党组成员、主任督学周贤华说,加大教师专题集训、省市调训和脱岗轮训力度,先后组织农村学校校长、骨干教师到北京大学华东师大进修,选送30余名校长到名校考察学习和跟班锻炼。
该县创新教师评价机制,优先支持乡村教师晋职晋级、评优评先,将职称指标分配到学区、到教学点,对工作20年以上的乡村教师,实行破格晋级,其指标不受岗位结构比例限制。另外,实施“四名工程”,县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教育奖励基金,在奖励基金中设置教学点教学质量专项奖。
推进“四项建设”
“县里千方百计改善乡村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真正让教师下得去、稳得住、留得下,全身心扎根乡村教育。”周明远表示,投入16.8亿元完成了43所乡镇中心小学、16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和127个教学点标准化建设,新建标准化食堂、教学楼、运动场,完成旱厕无害化改造,为乡村教师添置新办公桌椅,农村学校告别多年的瓦房和沙土路,教师工作起来更加舒心。
“教室里都安装了‘班班通’多媒体教学设备,极大促进了我们教学质量的提升。”道县会潭小学校长盘贤云说。近几年来,该县投入1.2亿元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装备多媒体教室2027间、全景式录播教室12个,为包括教学点在内的中小学校开通200兆专线网络,添置更新办公电脑,实现农村学校多媒体全覆盖。
“鼓励教学点教师集中住校,对往返教学点的教师、学区走教教师给予交通补贴,解决教师孤独感强、夜间住校不安全的问题。”周明远说,通过乡村教师安居建设,4年来新建农村教师周转房、公租房2154套,实现了农村教师人均一套房的目标。
该县还抓好小规模学校教师小食堂、小澡堂、小活动室、小阅览室、小菜园等“五小”生活配套设施建设,乡镇政府及村两委出资,为教学点添置洗衣机、热水器、冰箱、燃气灶等家电设施,从衣、食、住、行方面予以保障,让乡村教师有归属感。今年,道县寿雁镇第一小学获评“全国第五批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典型案例学校”。(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阳锡叶 通讯员 蒋正争 罗新鹏 唐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