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正逐渐改变着人类劳动方式,社会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陡增,数字化的时代巨浪给教育带来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在数字化和智能化为未来教育转型提供技术支撑的背景下,大学应该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强大的功能来重塑教育?


(相关资料图)

西交利物浦大学(以下简称“西浦”)执行校长席酉民教授表示,大学要积极运用新技术改善教学方法和资源管理,提高学习效果和教育质量。其次,注重加强素养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能力,如创新思维、跨学科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此外,重塑育人场景,创造富有启发性和互动性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终身学习。最后,要推动教育国际化,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领导力的人才,以适应日益多元化的社会需求。

面向未来创新教育模式

建校17年来,西浦不断反思教育、重塑教学、再定义大学。从西浦1.0的研究导向的国际化专业精英教育,到西浦2.0的融合式创新创业的国际化行业精英教育,再到西浦3.0的未来导向、平台营造、技术赋能、融合共生的教育创新生态营造,西浦持续探索未来教育新模式、大学新概念以及校园新形态。

“在创办西交利物浦大学时,我们处在一个独特的时代——颠覆性技术在涌现,教育理念要升级,教育急需转型。”席校长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用西浦整合东西方的文化和优秀实践,来探索未来教育之路,这是西浦的使命。”

为什么设置1.0、2.0、3.0三种教育模式?席校长认为,这和大学教育发展以及人才培养需求息息相关。

西交利物浦大学图书馆

西浦1.0创新和升级了国际化传统精英的教育,从知识学习转向帮学生健康成长、以灵活的专业选择支持学生兴趣追求、以研究导向型学习训练学生学会学习,并通过行业企业定制化教育提升其行业造诣;西浦2.0,开启了突破专业限制的融合式教育,通过企业联合、行业导向,创建行业学院,着力打造面向未来、行业驱动、融合创新、培养行业精英的教育;西浦3.0,撬动各方资源,打造产业学院,营造教育、研究、创新、创业的产业发展新生态,孕育红利,融合创收。

席校长表示,“这三种模式是并行的,都是可能会对未来的社会发展和教育创新有着举足轻重影响的教育模式。不论1.0、2.0、3.0,西浦影响、改变、引领教育的初衷没有变。”

四大导师助力学生实现人生目标

如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领导力、持续学习能力、创业精神和多元和谐心智的学生,西浦的探索给出了答案:国际化的育人环境,提倡以兴趣为导向的教育模式,辅之四大导师体系(即学术导师、学友导师、成长顾问、校外导师),引导学生实现人生目标。

从推荐阅读书目到解决学术问题,从指导毕业设计到写升学推荐信,每一位西浦学子从入学开始就会有一位学术导师帮助解决与学习和研究有关的问题。

西交利物浦大学校园

电气与电子工程系的凌同学就是从学术导师刘雯那里了解到半导体,最终选择这一课题作为毕业设计和深造时的研究目标。在研究过程中,刘老师总是能快速地帮他和课题组的其他同学,梳理实验结果中最值得关心的内容,在科研推进需要经费和设备时也能够联系学校和外界资源获得更多支持。这让凌同学的科研进展得十分顺利。

多年来,刘老师通过指导暑期本科生研究项目(SURF)和毕业论文、带领本科生做科研,让许多学生都有了不错的成果产出。他们中的一些人在本科毕业后选择了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博士生。其中,凌同学直博了西交利物浦大学。现在的他还是喜欢“泡”在实验室里做实验,有时早上进实验室,直到天黑才出来。

在课题组里,就有几位本科生给实验室带来了“新东西”。课题组所研究的半导体氮化镓具有耐高温的特性,实验室的测试台可以研究氮化镓在室温到250摄氏度中的特性,却无法研究其在低温状态下的性质。

如果要制造一个低温的条件,就要用液氮搭配一个真空的腔体,但是这样的器械成本极高。最后,团队里的几个本科生竟想办法从网上买到工具,造出一个低温工作系统,虽然只能测试到零下25摄氏度的情况,却是整个实验室首次测试到这一温度下的半导体特性。

还有同学从其它的课程中得到启发,将半导体测试过程中重复性的工作过程编成算法,让机器帮忙将半导体测试的内容用图表表现出来。这种大胆创造的智慧、锲而不舍的韧性让这些学生取得很大进步。

西浦的学生并非生活在象牙塔里,学校还给他们提供和校外的导师“互选”的机会。一手抓住学业,另一手抓住就业市场,不断观察社会所需要的技能和人才,才能更好地解决就业问题。校外导师会更多地从行业角度提供建议,对学生的生涯规划上的疑惑和焦虑进行开导。

刚进校时,每位西浦新生都会分配到一位朋辈导师。朋辈导师和新生的年龄差距小,容易亲近。新生在西浦遇到生活上的问题,都能从朋辈导师那里得到解决,他们在朋辈导师的带领下熟悉校园,了解选课。通过多次接触,许多朋辈导师和新生成为了现实中的好友。

如果说朋辈导师带新生进入西浦的大门,那么“四大导师”中的成长顾问就像同学们的“马拉松陪跑员”。从大一进入校园适应英文教学环境,到分科、转专业,再到高年级择校、择业,成长顾问不仅为学生的成长选择提供咨询,还要负责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刘卫国就是一名资深成长顾问。任何时候,手机都不会离开他的视野范围;只要空下来,他就会看一下手机有没有学生来寻求帮助。5年的成长顾问工作让40岁的刘卫国学会了用年轻人的方式和同学对话,帮助解决他们学习、情感、生活等各个方面的问题。

西交利物浦大学校门

西浦的成长顾问还会定期举办班会活动和心理团辅,在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有求必应的帮助过程中,以刘老师为代表的成长顾问已经真正成为了学生生活中的朋友。

这些年来,西交利物浦大学一直鼓励学生围绕自己的兴趣和发展道路不断积累、深度探究,并以批判性思维和持续性反思不断微调,以确保人生的追求和发展的大方向正确。“只要你在所选择的领域足够笃行和坚守,把自己钟情的事追求至极致,你一定会成就一份独特的事业,拥有快乐的人生。”席校长说。

今年4月,西浦2022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发布。相关数据显示,西浦2022届中国内地毕业生(本硕博)合计4278人,总体毕业去向落实率达到了93.29%。大多数西浦本科毕业生选择了出国深造,许多硕士和博士生毕业后选择在长江经济带、京津冀经济圈和粤港澳大湾区就业。

数智化时代高等教育何去何从

面对当下火爆全网的人工智能,西浦也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态度。学校已有语言专业的老师开始通过人工智能打造课堂对话情景。把原来四五个小时的课前准备工作交给人工智能,大幅度缩减了备课的时间,提高了备课效率和课堂质量。

西浦智能科学系王主任十分鼓励博士生利用人工智能“写”论文。目前的人工智能是写不出来博士研究生的论文,但他一直鼓励博士生利用人工智能来帮助润色修改文章。

站在人工智能的前沿,学校一方面带领学生研究人工智能自动求解中小学题目、自动识别手写文字,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人类的工具;另一方面又在用人工智能打假其伪造的作品,对它进行必要的“防御”。

为了激活学生的科研创新思维,学校将系与系的课程打通,让学生有机会掌握多种专业相关技能,集计算机系、智能系和通讯专业课程为一体,实现知识共享、场地共享。

“人工智能是无法禁止的,要让大家理解它的意义和价值。”席校长说,人类已经进入了数智化时代,其基本范式是共享和共生,这也是西浦“多元、规则、自由、创新、信任”文化理念的底层逻辑。“我在人生旅程中,无论哪个阶段、和什么样的人相处、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本能地遵从这些理念,尊重不同、有原则地信任与合作、追求意志自由和不断创新,并坚信‘三人行必有我师’,一路都有人生导师伴我同行,助我成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