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央视网消息:我国航天育种开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已经完成40多次航天育种搭载实验,是世界上唯一持续借助航天技术开展育种研发的国家,这也使得我国航天育种的品种更加多元化。

截至目前,我国先后利用各类航天器,搭载植物种子、菌种、试管苗等4000余种。  在山东郓城这家面粉厂,生产的就是航天小麦品种的面粉,由于麦香浓、口感好,来自全国的面粉订单,持续增加。

王玉华,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王岗镇种植户,种植辣椒已有40年时间。航天品种“宇椒1号”,是她种植时间最长的辣椒品种了。

据了解,我国航天育种经过三个发展阶段。从1987年零星无源卫星搭载,到本世纪初发射育种专业卫星进行航天育种,搭载的生物材料范围和重量都有大幅增加。随着我国空间站时代的到来,将为航天育种研究提供更多资源保障。

航天育种成果丰硕 后代品种更加优质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航天品种不仅是优质的农作物品种,也是育种材料。利用它们的优良基因,培育出的后代农作物品种,在产量和品质上,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在山东、安徽等地采访的时候,记者看到,以航天小麦品种鲁原502为母本,培育出的小麦品种鲁研951,产量、抗倒伏能力都有了进一步的增加。

不仅如此,小麦品种鲁研951,在节水抗旱能力方面,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在黑龙江,成功培育出航天辣椒品种“宇椒1号”之后,又先后选育出了味甜香脆的“宇椒2号”和超辣“宇椒3号”,以及主要用于“北菜南运”的“宇椒4号”等品种。目前,已培育出7个宇椒系列的品种。

30多年来,黑龙江省农科院通过航天诱变掌握了大量不同遗传背景的蔬菜航天搭载材料,成功育成10个茄果类蔬菜新品种,现已累计推广50万余亩。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