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住房是民生之要。新时代10年,我国城镇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根据“七普”数据,我国城市、镇家庭户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达到36.5平方米、42.3平方米,比“六普”时分别增加了7.3平方米、10.3平方米。10年来,我国累计完成投资14.8万亿元,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5900多万套,1.4亿多名群众喜圆安居梦。
为政之道,民生为本。住房保障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关系人民安居乐业,是民生所依。什么是百姓的幸福生活?人民群众对幸福最朴素的期待就是圆“安居梦”、筑“幸福巢”。推开一扇门,里面是百姓的喜笑颜开,让更多真实可感的安居成果在神州大地上逐一绽放。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事实证明,随着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建立,以及各项住房保障支持政策的出台落地,更多新市民、青年人将租得起、住得好,实现自己的安居梦。
安居才能乐业,才能留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保障制度。要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供给和长租房的建设,重点解决好青年人新市民的住房困难问题,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住房条件、支付能力,加快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为百姓安居托底,让他们能放开手脚,为幸福生活去奋斗。要大力整顿房地产市场,营造诚实守信、风清气正的市场氛围,让人民群众放心地购房,放心地住房。要以让人民群众住上更好的房子为目标,从好房子到好小区,从好小区到好社区,从好社区到好城区,进而把城市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高品质的生活空间。
从最早的经济适用房,到现在的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共有产权房,住房保障覆盖面逐年扩大,保障范围越来越广。从2016年首次提出‘房住不炒’,这个提法是一以贯之的,这表明中央对房地产市场政策的导向已经非常明确,不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调控手段。在住房保障体系中,要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住房保障群体“应保尽保”。同样,在住房市场体系中,要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基础上,优化房地产调控政策,重在满足首套中小户型、中低价位的自住需求,解决好超大城市和大城市群“人房匹配”问题。
从“住有所居”到“宜居优居”,聚焦住房保障还应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各地要推动人才安居新政顺利出台,统筹将新就业无房职工、外来务工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等群体纳入住房保障范围,将人才安居保障方式与市民住房保障工作相结合,增加人才保障方式、规范人才保障标准、建立人才保障机制,对重点领域、重点发展产业群体做到精准保障。同时,做好人才公寓筹建工作,助力人才安居保障,通过收购、租赁、盘活等方式加大人才公寓筹建力度,多渠道、多方式满足人才多样化住房需求,让更多新市民、青年人扎根城市,才能提升城市承载力、吸引力、竞争力,彰显城市的温度和人文关怀。
住房保障事业永不止步,广大党员干部要紧密结合不同关键群体的需求,在建立多层次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体系、提升受保障对象的居住体验和租住服务、强化住房基础设施建设和租赁市场治理水平等方面,探索美好租住新路径、新模式、新方法,为百姓尤其是新市民、青年人提供更多保障性租赁产品,用真情真心点亮万家灯火,托起稳稳的幸福。(金羊网 文/唐代远)
编辑:郭文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