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长沙是一座有光的城市,长沙有一群追光的人。长沙有15万名持证残疾人,他们或耳不能听、或口不能言、或目不能视、或肢体不全……但在这座有光之城的呵护下,他们用自强不息谱写了一曲曲生命赞歌。奋力追光者,终将光芒万丈!红网长沙站特推出专题报道《星城追光者》,聚焦38名励志残疾人物典型,看他们如何成为追光者,并照亮前路,成为别人心中的一道光。

谭俊和他的多肉植物。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郑江晖 实习生 阳可昕 通讯员 李彪 长沙报道


【资料图】

多肉植物,小小的、新奇又可爱,是时下热门的“懒人植物”,好养、易活是他们最大的特点。

长沙市望城区90后创业青年谭俊也自喻是“多肉”,越风雨越坚强!他出生时因脐带绕颈三圈导致缺氧高烧,损坏了运动神经和语音神经,考上大学后无意间打开多肉世界大门。此后的7年,便像多肉一样在名为梦想的土壤里顽强生长。

小阳台种植大梦想

谭俊修剪多肉植物。

谭俊来自望城区靖港镇,三级肢体残疾的他平时说话、走路都有些磕磕绊绊。因为怕被周围人嘲笑,性格倔强的他总以正常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付出更多努力让自己看上去与常人无异。

“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减少家里负担。”2015年,谭俊成功考上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就读于设计系风景园林专业。

步入大学后的谭俊勤工俭学、自给自足,大二时因多肉的走红萌生了种植多肉的想法。谭俊利用在校外兼职赚取的零用钱“淘”来了人生中的第一批多肉,在学校宿舍阳台上从零开始学习多肉种植。从最初的30多盆,到后来的阳台多肉小花园,谭俊逐渐与多肉建立了更深的羁绊。

迎风雨撑起多肉棚

大二那年的五一假期,谭俊带着他的多肉盆栽在靖港街头叫卖,当天就卖了七八十元,拿下多肉种植售卖的“第一桶金”。

随后,他又在学校摆摊,赢得了许多同学的喜爱。几次成功尝试,让谭俊开始着手扩大自己的养殖规模。

谭俊最初在老家菜地的竹架上进行多肉养殖,却因天气、营养土、光照强度等原因损失惨重。考虑到大棚有助于多肉种植,谭俊乘坐将近九个小时的火车前往郑州学习,回长沙后用竹子搭建起了一个五六十平方米的多肉棚。

起初,家里人对他的事业并不支持,谭俊的大棚也因为恶劣天气屡屡倒塌。他又因为劳累过度引发疾病,三次进医院动手术。住院期间因大棚无人看管,损失了上万盆多肉。后来受疫情影响,多肉植物基地销售收入大幅下滑。可谭俊却咬牙坚持了下来,“我的大棚就像我的身体一样,越风雨越坚强,坎坷不断,但我时刻告诉自己,跌倒了爬起来继续走就是!”

新农人创业返家乡

谭俊在给孩子们讲解植物种植的相关知识。

在多肉植物基地陷入困境之时,残联的帮助如雪中送炭让谭俊度过了难关。在残联的宣传下,他的生意增加了不少客源。创业走向成熟后,谭俊开始反哺家乡。2017年以来,他聘请当地低保户和残疾人朋友在多肉大棚工作,为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贡献绵薄之力。

“现在,休闲农村、农业物联网、农村电子商务等新业态不断涌现,乡村越来越需要有知识、有新理念、懂技术的年轻人。”2020年求职季,许多师弟师妹向谭俊请教经验,想借助互联网返乡创业。

早在大学期间,谭俊便尝试用网络平台打开销售市场。由于缺乏相关经验,加之还需兼顾学习,当时的尝试收效甚微。后来面对疫情导致的线下生意下滑,谭俊再次尝试在网络平台上开疆扩土。有了大学时期的试验,这次他学习视频剪辑,并聘请专业人士进行直播,借助各式互联网平台多管齐下,挖掘出了更大的潜力市场,开拓出农村产业发展的电商路。

谭俊认为,乡村是年轻人大展身手的舞台,一方面要因地制宜,结合自身的专业优势“对症下药”;另一方面,回乡村创业并非一帆风顺,要做好吃苦的准备。

“我有个梦想,那就是让每一个湖南人都能在自家阳台上种活一盆花,让自己的生活增加一分色彩。”像多肉一样顽强的谭俊正努力在湖湘大地上生根发芽,在多肉种植的道路上步履不停。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