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央行官网显示,我国首季金融统计数据出炉,当季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创新高。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10.6万亿元,同比多增2.27万亿元。

其中,3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3.89万亿元,同比多增7497亿元。短期贷款增加3.17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6.68万亿元。

央行这些数据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又释放了哪些信号呢?


【资料图】

“新增贷款”是指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的增量,是用于体现在我国金融企业向公司和住户派发的人民币借款的增加额的一个数据统计。

中长期贷款延续高增长意味着企业信心和预期在逐步恢复,居民长期贷款大幅增加,表明房地产复苏迹象比较明显,此外,居民短期贷款新增,则反映出消费在加速回暖。

从房地产角度看,随着房地产市场回稳,企业拿地积极性大幅提高,政策继续为房企融资护航,因为房地产对各产业链上的行业有较大影响,可以预计,房地产相关产业链企业融资也改善较多。

随着22个城市政策继续优化,核心城市土拍升温,民营房企在部分城市的拿地信心有所修复。可以看出,一些优质地块土拍升温明显,但总体也呈现出分化态势。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22个集中供地城市成交面积约为105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7.1%;TOP100房企拿地金额总额为1930.0亿元,同比下降15.0%。

说明什么呢?房企恢复也有赖于需求端的恢复。我们再来看购房者的信心恢复情况。

土地市场热度持续上升,房企的融资环境不断改善,购房者的置业信心也在延续修复态势,房地产市场预期的确正在改善。尽管楼市距离全面回暖还有很大距离,但无论如何,在最近的购房者心目中,未来楼市回暖的预期正在向好。

前不久央行发布的调查报告则说明了这一切。

央行于4月3日公布的《2023 年第一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未来三个月,17.5%的居民打算购房,这一比例高于2022年四季度的16%。对下季房价,18.5%的居民预期“上涨”,也高于上季的14.0%。

别看这个数字变化不是特别大,但相比前几个月,还是有了明显的改善。

再回到中长期贷款数据看,3月份中长期贷款比1月和2月总和还要多很多,这意味着3月房地产市场的确有了一个明显的恢复趋势。

话说回来,趋势是对未来的一个判断,但眼下,中长期贷款增加9442亿元,还是下降了12%,表明整体来看房地产恢复情况不容乐观,只是3月向好,楼市回暖基础仍不稳固。如果再继续观察两三个月,那么基本就可以断定楼市是否回暖了。未来路依然很艰难,但楼市正在走出最困难时期。

房企与购房者之间的信心恢复是相互影响的,而购房者的信心预期则更重要。所以,接下来,如何在支持刚需和改善需求方面出台更为有利有力的政策,至关重要。病去如抽丝,楼市好转也要慢慢恢复,并不会一夜之间就变好,很多都是个例被某些人吹出来的。

现在就如同黎明前的希望,但如果错判形势,将适得其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