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6月19日电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曹良志做客新华网2024高考情报局,为广大考生和家长介绍西安交通大学2024年的高考招生政策和学校人才培养等相关情况。
Q1:请您简单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西安交通大学发端于创办于1896年的南洋公学,是我国近代最早由政府创办的两所大学之一。1921年定名为交通大学,1956年交通大学主体内迁西安。所以说,西安交大是一所为救国而生、为建国而迁、为强国而兴、享誉海内外的著名高等学府。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所涵盖理、工、医、经、管、文、法、哲、艺、教育、交叉等11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也是首批进入211工程的7所大学之一,首批进入985工程的9所大学之一。
Q2:学校的优势学科及特色专业有哪些?
西安交通大学共有61个国家一流专业,一流专业占比高达81%,比较好记的说法,可以概括为“电动机管理”。所谓“电”,是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等强电、弱电专业,电气工程和自动化专业所在学科在最近的学科评估中都位列顶尖。所谓“动”,是指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在历次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均为顶尖学科。“机”是指机械工程专业,新一次的评估结果也是名列全国高校前茅。所谓“管”,是指工商管理和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先学科。“理”是指数学、物理等理科专业,数学和物理分别入选国家基础学科拔尖计划和强基计划,数学也同样是领先学科。这些专业都有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等科研平台的支撑,师资力量雄厚,每个专业都有两院院士领导的教师团队,获得过诸多国家科学技术奖和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Q3: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有哪些优化举措以及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
在拔尖人才培养方面,西交大自1985年开始少年班招生,是全国最早进行少年班招生并坚持到现在的高校之一。少年班拥有30多年办学经验,学校也因此积累了丰富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经验,于2007年创办钱学森班和侯宗濂班,培养在工科和医科方面具有特殊创新才能的优秀学生。
2009年,学校数学和物理入选国家首批基础学科拔尖计划,并开始在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上进行深耕。近年,我校又开展了人工智能班、储能班、未来技术学院等特色招生项目,在新兴专业和专业交叉融合方面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
Q4:2024年学校招生政策有哪些亮点和新变化?
2024年西安交通大学招生政策有4个要点非常值得考生们关注:
要点一、持续扩大招生规模:
2024年西安交通大学继续扩招,在2023年招生6100人的基础上扩招50人,在全国31个省区市总招生计划达到6150人。
要点二、优化招生目录:
2024年西安交通大学将原有跨学院大类的招生模式调整为以学院为主体的小大类招生模式,由原来的8个跨学院大类调整为27个以学院为主体的小大类。优化后的招生目录,对考生更友好,更注重人才培养全链条整体规划、更符合人才培养全阶段发展规律。在志愿填报时,充分遵从学生兴趣爱好,尽可能地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利;在入学后,学生不用过于关注专业分流,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实践和科研训练上。
要点三、优化招生专业:
2024年西安交大增加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热门、优势学科计划数。另外,新增了一个强基计划招生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
要点四、拔尖班的招生和选拔:
2024年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班的四个方向;数学、物理学、计算机、力学、基础医学等国家拔尖计划班、人工智能新工科卓越计划、储能科学与工程新工科卓越计划、侯宗濂班等专业部分计划直接面向普通高考招生。
入校后,全校优秀理科生均可报名参加四大模块的选拔,包括:钱学森班四个方向的部分计划、未来技术学院全部计划、生物技术基础学科卓越计划、越杰计划全部计划。其中越杰计划选拔由35人增加至50人,以上模块计划选拔约300人。
Q5:学校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有什么样的特色和举措?如何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学校与美、日、英、法、德、意、新、韩等46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协作关系,通过学位互认、学分互认、短期访学、科学研究等形式全面开展人才培养和交流活动。为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大学之间的交流合作,学校牵头发起成立丝绸之路大学联盟(UASR)。截至目前,已有40个国家170余所高校加盟。
同时,西安交通大学与世界名校联合,强强联手、优势互补,开展特色化人才培养。与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共建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西安交通大学米兰理工联合设计与创新学院),立足“新工科、大设计、重交叉”的学科发展理念,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发挥两校在设计领域与工程领域的学科优势,打造“国内一流、业界领先、世界知名”的设计学院。今年,建筑学和工业设计两个专业各招生120人,共240人。
Q6:学校里的哪些专业课程备受学生们的喜爱?
院士、国家级人才、教授给本科生上课一直是西安交通大学的传统,在学校里面有一门课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就是陶文铨院士主讲的《传热学》,陶院士80多岁高龄仍然坚持用标准的英文为本科生授课,他风趣幽默的授课方式是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西安交大校园里,听“陶爷爷”讲课,成了西安交大学子最新风尚,大家尊称陶老师为“80后”院士。一直以来交大的老师都秉承并延续着这个传统,我们的人才培养也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在2018年和2022年最近的两次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西安交大都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
Q7:未来,学校愿意为学生做哪些创新性的尝试,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怎样的体验?
在新工科建设方面,西安交通大学一直走在国内高校前列。2021年创办国家首个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2022年作为首批12家创建未来技术学院的高校,始终在坚持探索建立新工科教育新范式。
为响应国家能源战略的布局,加快储能领域"高精尖缺"人才培养,支撑储能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自主创新应对储能专业面临的技术挑战,学校聚集全校相关优势学科和办学力量,经教育部批准,依托和整合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和电气工程两个顶尖学科在内的六大理工类优势学科,于2021年创办国内乃至世界首个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充分发挥学科和专业优势,大一学生开展储能专业通识教育,大一末学生按照热质储能、储能系统和电磁储能三个模块,结合个人意愿和综合成绩进行模块分流,并进入相关学院进行模块课程学习,学生可跨模块选择储能专业特色课程全面满足储能专业人才培养需要。
学校贯彻新工科发展理念,与国家能源龙头企业开展科教协同培养,同时整合学校能动、电气、电子等学院现有实验实训基地,从师资、课程、平台、产教等领域促进交叉渗透,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的有机衔接和深度融合,通过构建产教融合的创新实践生态系统助力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Q8:学校在创新复合人才的培养上有什么新的尝试?
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名单的通知》,确定并公布了12家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名单。西安交通大学顺利入选,成为全国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建设单位。学校未来技术学院以“未来科技牵引、学科交叉支撑、产教融合驱动、开放探究教学”为建设理念,围绕推动“四新”建设再深化、再拓展、再突破、再出发,着眼未来科学技术领域与国家重大需求,实现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有机结合。
作为交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试验田”,立足“四个面向”,以激发学生创新创造活力为着力点,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突破传统工程科学的人才培养框架,改善工程教育育人生态,搭建符合未来技术发展趋势及其对人才需求的人才培养平台,探索构建以多样性、前沿性、模块化为特征的跨界融合项目驱动人才培养新模式。
我校还组建校企合作“双师型”师资队伍,构建前沿性、前瞻性的项目体系与课程体系,实施自主式、研讨式、探究式教学模式,提升中外交流水平,实行弹性学制,革新评价体系,探索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新机制,构建教研一体、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新范式。未来技术学院整合地、校、企多方资源,打造引领未来科技发展、培养复合型创新性人才新高地,培养造就未来领军、总师、大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