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赏花游,归根结底是生态旅游。只有算好生态这笔账,赏花游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底气
春光融融,百花齐放。从南到北,姹紫嫣红。
近期,多地通过启动赏花节、开发赏花旅游线路、开通赏花专列等举措,拉动生态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有数据显示,今年2—3月,赏花类度假产品预订量同比大幅上升,在不少地方,赏花游持续升温。
然而,不管是桃花、杏花,还是杜鹃花、牡丹花,花期一般少则十几天,长也不过两月有余。为避免“花开人来,花谢人去”,不少地方在传统“赏”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做起“花”文章,推出“花+研学”“花+美食”“花+民俗”等,以期留住游客,延长消费链条。从传统的赏花到做起“花”文章,形式丰富了、内容拓展了,但要提醒的是,如果生态保护意识缺位,赏花游的发展也将难以为继。
有报道显示,有地方让村民特意种植网红花种,却忽略了对本土资源的统筹利用;有地方只顾吸引游客流量,却不进行文明旅游的宣传引导,花树被狂摇,花田遭践踏;还有地方盲目扩大餐饮、住宿等基础设施建设,却忽视了垃圾分类、污水处理等设施的完善……
赏花游,归根结底是生态旅游。没有好的生态环境做本底,再多的附加开发都难以持续。只有算好生态这笔账,赏花游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底气。
拥有好生态,是大自然的恩赐,但“一手好牌”怎么打好,很有讲究。对发展赏花游等生态旅游的地方而言,在发展旅游的同时,不能忽视对本土资源的统筹利用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应结合本土自然资源、产业基础、文化底蕴,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统筹布局自然资源和餐饮、住宿、交通等功能区,让生态旅游发展得更好、更长远。
同时,要将绿色消费理念贯穿到“赏、行、食、住、娱”等各环节,通过奖励低碳旅游行为等方式,激发游客保护生态环境的主动性,加强对游客行为的科学引导,实现“花美人更美”。
《 人民日报 》( 2023年04月19日 1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