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通讯员 韩瑜


(资料图)

为了探索新疆蓬勃发展的文旅产业、深入了解与学习各民族传统文化内容,清华大学“北疆文脉 丝路寻迹——文旅调研实践支队”(以下简称“支队”)于2023年7月21日来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进行为期13天的调研实践。

数据显示,今年1到5月,新疆已接待游客7270.46万人次,收入已达624.79亿元;仅在“五一”假期期间,新疆就接待游客805.2万人次、收入60.34亿元,创历史新高。为进一步探索新疆丰富的文旅资源、各城市的文旅发展状况和可能的文旅名片打造方案,支队以文旅和非遗为两大落脚点,以历史文脉和丝绸之路为两大着力点,梳理出调研城市基本的发展架构和现状特点,并因地制宜从名片打造、文创设计、宣传营销等方面给出建议,以助力相应城市的文旅产业和非遗事业的长效发展。

7月22日,清华大学“北疆文脉 丝路寻迹——文旅调研实践支队”在自治区博物馆参观留念。徐铭艺摄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才能带来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万千气象。北疆地区历史悠久、文化丰富、自然景观美不胜收,具有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禀赋。自7月22日实践活动正式开始以来,支队足迹遍及乌鲁木齐、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吐鲁番市、鄯善县和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到访自治区博物馆、新疆美术馆、乌鲁木齐市博物馆、木垒县博物馆、吐鲁番博物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民俗博物院等场馆,通过参观了解各城市的前世今生和人文风貌,建立了对各地区的基本知识架构,洞见五座城市变迁和发展。

7月29日,清华大学“北疆文脉 丝路寻迹——文旅调研实践支队”在鄯善县吐峪沟景区听讲解员讲述吐峪沟历史故事。徐铭艺摄

7月29日,清华大学“北疆文脉 丝路寻迹——文旅调研实践支队”在鄯善县鲁克沁镇三个桥村欣赏农民艺术画。徐铭艺摄

沿着各地博物馆所展现的文化脉络出发,支队还去了各城市周边的景区,包括木垒县的菜籽沟村、草原坎儿井博物馆、水磨沟;吐鲁番市的葡萄沟、高昌故城、阿斯塔那古墓、交河故城;鄯善县的吐峪沟、三个桥村、罗布泊历史博物馆;以及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的锡伯古城、塞锡湖、1764文体公园、伊犁河国家湿地公园等。

通过工作人员的讲解介绍,支队同学不仅切身体会到了当地风物的迤逦,更深入了解了人文的魅力和文旅经济的发展模式。在吐鲁番市葡萄沟风景区,有一座长达2公里的葡萄长廊,工作人员介绍说,该长廊的葡萄全属当地农民所有,企业只开发了这条长廊和沿线的配套设施,这使得农业和文旅有机结合起来,既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又完善了当地的基础建设,还吸引了大量游客、打造出了葡萄的IP。文旅产业的发展一定不仅仅是单项产业的发展,也没有可以完全复刻的模板,而是要因地制宜、因时而异地将当地文旅产业和其他产业有机结合。

7月31日,清华大学“北疆文脉 丝路寻迹——文旅调研实践支队”参观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群众文体活动中心。徐铭艺摄

7月26日,清华大学“北疆文脉 丝路寻迹——文旅调研实践支队”在木垒县大南沟景区乌孜别克族民居家访。徐铭艺摄

新疆是难得的既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又有深厚的人文背景的旅游大省,更难得的是新疆的每个城市都有各自独特的历史渊源。如今的各地州、各城市分别承袭了不同的民族特点和工艺脉络。支队调研过程中,了解到木垒县正在将部分传统拔廊房发展为特色民宿;鄯善县三个桥村设置了艾德莱斯和桑皮纸的非遗技艺体验点;察县正大力打造“中国箭乡”的城市名片。

察县共有国家级非遗7项、自治区级非遗15项、县级非遗100余项,可谓是名副其实的非遗大县,该县文旅局负责人介绍,察县打造中国箭乡的名片时不仅要发扬传统锡伯族弓箭制作技艺这项非遗,更要发掘弓道精神,弘扬一种向善向好、锐意进取、勇达高峰的正能量。这正是将技艺、文化和旅游融会贯通的典范。作为年轻一代,我们不仅需要继往,还需要开来,更需要懂得融合,讲好新疆故事、助力文旅发展。

7月25日,清华大学“北疆文脉 丝路寻迹——文旅调研实践支队”木垒县明珠社区红领巾小课堂成员接受媒体采访。徐铭艺摄

问道文旅、寻迹非遗,历史和文化的脉络纵贯时间来到今日,信息时代下如何将其更好地传播和发扬光大是我们所有人都要问的“道”,旅游是一种见识天地的体验方式,而文化是一项亘古绵长的育人土壤,因此努力发掘地方文化、讲好独特故事、融合技艺体验,才能使地区文旅形成紧密相连的生态圈,从而更好地发展经济。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