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7月4日,“以两件大事为主抓手推进通辽市现代化建设”主题系列新闻发布第一场——-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专场发布会召开。市委政法委、市应急管理局、市公安局围绕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工作作发布。
市委政法委创新提出“南有枫桥、北有通辽”社会治理总目标,坚持“以治理促稳定”,坚决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抓提升、三年出成效”的工作思路,深入组织实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基层基础建设年集中攻坚行动,狠抓重点、勇攻难点、增创亮点,社会治理成效凸显,人民群众对社会治理满意度达99.32%,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在推进基层基础建设年工作方面,健全社会治理组织体系,构建市域治理“指挥链”。依托市县乡三级平安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综治中心(平安办),形成全方位、多层次、高标准的市域社会治理组织体系,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社会治理工作格局。完善网格化精细治理,建强市域治理“主阵地”。采取重新划分网格、强化网格配置、健全工作机制等措施,打通市域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成功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9008起、化解率93.02%,同比上升1.71%。建设矛盾化解服务中心,构建矛盾多元化解“综合体”。充分整合各部门资源力量,实现市县两级“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服务中心实体化建设全覆盖,建立健全研判预警、多元解纷、联席会商、督办指导等制度,形成一厅式受理、一站式办理、一揽子解决的调处新模式,2022年,全市信访总量件次、人次同比下降40%和27%。撬动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打造市域治理“新引擎”。围绕“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目标,统筹各参建部门集中攻坚,全面完成了全市8052个点位、12351个前端设备的整体项目建设任务,并投入实战应用。在探索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方面,打造“三位一体”金融纠纷调解新品牌、打造“和合无诉”诉源治理新机制、打造“三建六进”社会心理服务新模式、打造“复苗工程”未成年人保护新格局、创设“融媒体中心”营造浓厚氛围。
市应急管理系统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工作部署,深刻汲取事故教训,着力防范化解各类重大安全风险,安全生产工作形势总体稳定向好。在安全生产工作方面,充分发挥市安委会办公室职能作用、开展安全生产督导检查工作,累计排查问题隐患15652项,已整改15318项,整改率达97.87%。创新举措、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机制,制定印发《通辽市安全生产质效提升行动方案》和《通辽市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工作十二条措施》,明确任务,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细。深入推进高危行业领域安全监管治理,扎实组织开展全市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整治2023行动,采取“安全评估+执法+服务”、交叉互检等手段,高质量开展了非煤矿山和冶金工贸领域专项整治、危险化学品企业化工装置设备带“病”运行、老旧装置安全风险评估、化学品储罐区“回头看”等专项整治工作,同时实行分级分类监管模式。全面加强宣传教育培训,提高全民安全素养,扎实组织开展安全宣传“五进”“安全宣传咨询日”、安全宣讲到基层、知识竞赛等宣传教育活动,截至目前共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培训班417期,培训“三项岗位”人员和其他行业人员7983人次。在防范应对自然灾害工作方面,有效防灾、成功抗灾、精准救灾。在应急体系建设工作方面,夯实基层应急管理基础、优化调整应急指挥协调机制、推进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完善预案体系。
市公安局党委始终将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忠实履行新时代公安机关使命任务,坚决捍卫政治安全、持续维护社会稳定、全力保障人民安宁。持续推进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工作,法治公安建设蹄疾步稳,制定完善《通辽市公安机关法制员管理办法》等制度规定8项,深化开展执法司法规范建设专项行动。“放管服”改革破题深入,制定出台《通辽市公安机关护航企业发展二十条措施》《通辽市公安机关“公安护春耕、不负好农时”护农专项行动八条举措》,组织开展“利企政务服务”百日行动,梳理“跨省通办”事项38项,“全区通办”19项,累计办理业务30.7万笔;深入开展“两优”专项行动,梳理外部事项90项,减少办事环节6个,压缩办件时限66.98%,群众办事便利程度大幅提升。各项工作成效亮点频出。市公安局与工商联共建沟通联系机制做法被评选为全国典型事例;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首个警媒俱乐部、首家警税联合办案指挥中心、首个“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平台与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综窗系统。聚焦“四个铁一般”标准,努力打造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公安铁军。素质强警成效显著。举办“强素质·创一流”系列培训,开设基层所队长暨党支部书记、警务辅助人员等专题培训班161次,9433人次参训,实现多层级、多角度、全覆盖。人才兴警不断优化。新招录政法专项编民警、事业编人员、警务辅助人员707名。健全完善公安人才库,在全市选拔培养骨干、尖兵、专家人才214人。宣传树警硕果累累。建立“一案一表彰”和“战时表彰”工作机制,将基层民辅警表彰奖励比例提升至全市表彰总数的80%以上。
记者 李娜赖啸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