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传统工业制品是用磨具磨料这个工业“牙齿”啃出来的,那么精细工业用品就是用“面膜”保养出来的。在四川省三台县固锐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固锐实业),记者有幸参观了这样一张精工“面膜”。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张厚度仅为0.15毫米的薄膜,细看有数百亿颗微米级的磨料颗粒粘附其上——这是聚酯砂膜,一种高精度打磨工件,在工业制成品尤其是汽车制造、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领域被广泛应用。

就是这张打磨精度达到0.1微米、接近一根头发丝的千分之一的“砂纸”,过去长期依赖进口。而现在,我国企业围绕聚酯砂膜等薄膜砂产品已自主研发形成了7项授权专利,并形成了完备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

在固锐实业的生产车间内,有我国首条自研聚酯砂膜生产线。这条长达400米的聚酯砂膜生产线,看似“静止”,实则正以每分钟80米的速度运行,多达数百亿颗微米级的磨料正稳定地向基材表面均匀铺开。

固锐实业董事长谢泽介绍,聚酯砂膜是一种涂附磨具,又叫柔性磨具,需要用特殊的粘结剂把颗粒微小的磨料粘附在柔性的基材上。“虽然成品可能看着就是一张张颗粒粗细不同的‘砂纸’,但实际上,一平方米大小的聚酯砂膜上,有多达70亿颗微米级的颗粒。这也就要求生产线运行速度必须均一,不能有一丝起伏倾斜,任何一个环节出差错,材料就全报废。”谢泽坦言。

他进一步说道,聚酯砂膜主要应用在汽车制造、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高科技领域打磨工件。这对它的加工精度要求很高,精度不够会对被打磨工件造成损坏。磨料不论是在第1米、第1万米,还是第100万米,其铺开的颗粒密度和均匀程度都保持一致。同时,要在0.15毫米厚度的材料里解决抗高温高压、耐疲劳、摩擦生电等问题,保证用户使用的有效性。

“其实一开始,我们连最简单的生产线稳定都做不到,但如今,从材料到设备再到控制软件,我们已全部实现自主研发。”谢泽言语中充满自豪。

这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谢泽回忆说,2011年,他找到四川大学一位高分子材料专家,瞄准了国内从未有人做过的聚酯砂膜,之后组建了50人的团队,潜心研究聚酯砂膜的生产工艺。

“我想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做有一定技术壁垒的事。”谢泽说,有时候技术创新靠的是不服输的“倔”劲。生产出优质的聚酯砂膜需要找到几个关键参数最佳搭配的平衡点,即便找到正确的方向,也需要科研人员反复试验,在四五个维度上找准最佳组合。谢泽透露,1分钟的试验就要进料12米,成本超过200元,有时候开机两小时还没找到问题原因时,大家心里别提多着急了。

“不过,这些都过去了。”谢泽浅笑道,经过大家共同努力,5年时间实现了从实验室到整个生产线的完整开发,补齐了我国生产聚酯砂膜的空白。而产品下线后,与同类进口高端打磨材料200元/平方米的价格相比,国产聚酯砂膜的价格降到了100元/平方米以内,大幅减少了下游企业的成本。

精益求精,在填补生产空白的基础上,企业又进一步优化了聚酯薄膜基材的耐水、耐撕裂性和粘结剂的粘合力、防水性,让打磨工作可以在水中进行,减少环境中粉尘飘浮的情况,使用过的水经过过滤,水中悬浮的薄膜基材还能回收分解再造,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

如今的固锐实业,围绕聚酯砂膜等薄膜砂产品已经研发形成了7项授权专利,形成了完备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并主持制定了产品行业标准。谢泽说,创新与技术革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自2002年至2022年,固锐实业年研发投入强度均超10%。截至目前,企业拥有授权发明专利29项、实用新型专利40项。

2023年一季度,固锐实业已接到60万平方米的聚酯砂膜订单,同比增长20%。回顾自己半生的创业历程,谢泽感慨地说:“创新没有捷径,只有一步一个脚印,啃下一个个‘硬骨头’才能成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