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能新能源智慧工厂

一块块“楚能造”的锂电池,正“飞”向全国各地。


【资料图】

成立刚满两年,武汉、孝感、宜昌三大锂电池基地就已投产,一期项目合计年产能超100GWh(百万度)。再过三年,总投资1375亿元的三大基地,就会全面投产,年总产能将达350GWh。届时,三大基地预计能实现年工业总产值2650亿元,带动就业8万人。

千亿锂电“新黑马”,已经悄然崛起。这匹“新黑马”名叫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楚能新能源),由六年蝉联武汉民营企业100强前三甲——恒信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代德明,于2021年8月创办于湖北。(相关阅读:武汉民企百强榜单有哪些看点)

楚能新能源集新能源储能电池、动力电池、能源管理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是一家致力于为全球新能源用户提供一流整体式解决方案和服务的新能源创新科技企业。

作为楚能新能源董事长,代德明在接受支点财经记者采访时透露,目前公司产品产销两旺,基本没有库存,销售规模已有数十亿元,随着产能的不断爬坡,供应量会更加充足。

楚能新能源,何以在两年时间强势崛起?

楚能新能源董事长代德明

三大基地“闪电”投产

8月28日,楚能新能源宜昌锂电池产业园,随着启动仪式的进行,一期项目正式投产。

70万平方米的厂房内,布有4个长523米、宽123米的智能化、现代化超级电芯工厂,22条全自动生产线,可生产包括电芯、模组PACK、大型储能集装箱等在内的20多款产品。其中,动力产品可应用于乘用车、商用车、船舶、重卡等领域,储能产品则覆盖用户侧、工商业侧、电网侧、电源侧等多种应用场景。

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平地。如今,一块块“楚能造”的锂电池,在经过合浆、涂布、辊压、模切、超声焊、注液、容量测试等数十道工序后,从生产线上“新鲜出炉”。

两个月前,宜昌基地的东面——楚能新能源孝感锂电池基地,年产35GWh的一期项目投产。从开工到投产,该基地用时13个月,这里已建有3个电芯工厂、9条全自动生产线、2个模组PACK工厂。(相关阅读:楚能新能源孝感超级智能工厂今日投产)

更早之前,也就是去年11月初,与孝感基地相邻的楚能新能源武汉锂电池基地,年产10GWh的一期项目投产。

产能一期比一期大,投产速度却越来越快,“闪电”投产的楚能新能源跑出了“楚能速度”。

“短短两年时间,楚能新能源就在多个基地实现投产,产能在行业内处于前列,展现了极大的潜力和实力,是非常值得关注的公司。”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工程副主任袁帅在接受支点财经记者采访时感慨。

中国锂电行业权威咨询机构高工锂电评价更高:“楚能新能源凭借超级‘起跑力’,走在新势力前列”。

首创“浸默”系统“弯道超车”

作为新势力进入锂电行业时,楚能新能源也曾饱受质疑。

“两年前,大家还在说不可能(指“楚能造”锂电池);一年前,也还有人在质疑我们。”回顾楚能新能源的发展历程,代德明坦诚地说,“但我相信努力可以改变一切,没有人我们可以招,有困难我们就逐一突破,我们用事实证明了一切。”

楚能新能源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材料研发南方基地——中科院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共建楚能创新研究院,并聘请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教授黄学杰及胡勇胜、电科院资深专家来小康、武汉理工大学首席教授麦立强、三峡大学教授杨学林、华北电力大学副教授郑华等6位国内新能源电池领域研发界领军人物,为楚能新能源专家委员会首批专家。

截至目前,楚能新能源拥有研发人员超1500人,提交锂电相关专利超2800项,相关产品获得国内外权威机构认证50余项。

首创的“浸默”电池安全系统,让楚能新能源实现了“弯道超车”。众所周知,安全是锂电池的“生命”。代德明介绍,关于产品安全问题,楚能新能源开了上百次会议,专门探讨产品的安全性和一致性问题。

2022年底,楚能新能源成功自主研发“浸默”电池安全系统,通过将有热失控风险的区域,采用液体消防介质完全浸没起来,可将该区域与外界隔离不对外扩展,实现PACK级消防。

具体而言,电芯热失控发生时防爆阀开启、3秒内消防报警、10秒内启动抑制动作,70秒完成液态抑制剂电池包浸没,并将电芯温度从最高150℃左右降至70℃左右,确保电池模块无热蔓延等风险。

今年5月,在2023国际光伏展上,楚能新能源“浸默”电池安全系统获得“储能技术卓越奖”;8月中旬,由楚能新能源研究团队撰写的《针对电化学储能的浸默式消防系统研究》一文,被中文核心期刊《消防科学与技术》录用并刊发;同月底,在EESA第二届中国国际储能展览会&第十届中国国际光储充大会上,楚能新能源“浸默”电池安全系统再获“2023年度最佳储能消防解决方案奖”,楚能新能源则荣获“2023年度最佳储能电池供应商奖”。

值得关注的是,紧跟楚能新能源步伐,“浸没消防”已成为锂电行业“新宠”。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已有数十家锂电企业,推出了各自的浸没式消防系统。

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具备全产业链覆盖能力,是楚能新能源的产品战略。目前,楚能新能源搭载“浸默”电池安全系统的电芯产品已有20余款,包括“楚能一号”280Ah(在供电电流强度为1A时能持续工作280小时)电芯、聚能π314Ah大电芯、船舶专用320Ah电芯等。

其中,船舶专用320Ah电芯是最新一代产品。高安全、长寿命、低成本,被认为是锂电行业最重要的三大元素。该产品通过对正负极、电解液、陶瓷隔膜等材料和结构的优化,进一步提高了电芯的隔热能力,产品循环次数可达1.2万次,使用寿命可超20年。同时,由于构件减少10%,电芯每Wh(瓦时)成本可减少3.5%。

代德明表示,自去年底武汉基地率先投产后,楚能新能源的产品已陆续交付,并渗透到了电站、乘用车等领域,公司完成了多个大型电站的发电项目,还有多个项目正在推进中。

据悉,国家能源集团、金风科技、天皓新能、京能国际、中电建江西水电、湖北港口集团……多家新能源行业的佼佼者,都已与楚能新能源签订采购订单。

楚能新能源武汉基地鸟瞰图

一声价格“惊雷”震动全行业

今年8月,在2023高工光伏新型储能大会上,代德明的一项宣布再次震惊锂电行业,“楚能新能源280Ah储能锂电池,将以不超过0.5元/Wh的价格(不含税)销售,产品质量按照行业标准进行质保,价格不受上游碳酸锂价格波动影响”。

这被行业戏称为“一声惊雷”,因为相比市场上的价格,该价格同比最高降低约40%。公开信息显示,今年6月,国内储能电池集采报价多在0.6元/Wh以上。

对宣布该政策的背景,代德明解释说,不能只有我们赚钱,也要让下游赚钱,只有大家都能赚钱,才能快速提升产业渗透率,推动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

目前,楚能新能源已执行0.5元/Wh的价格。代德明称,执行该价格的底气,在于楚能新能源三大基地均采用了行业最新前沿技术,按照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等多项最高标准打造了超级智能工厂。

在楚能新能源的超级智能工厂,从原材料甄选到成品下线,数字化几乎贯穿了每一道工序,AGV智能输送小车、机械手臂、机器人,都在各自“岗位”上有序工作着,自动化率达98%。

“未来,我们会进一步通过大规模、高效率的生产能力,持续赋予楚能新能源成本管理优势。我们的目标是,进一步降低储能锂电池的价格。”代德明信心十足地说。

立足国内,面向全球。楚能新能源希望,不久后的将来,“楚能造”锂电池不仅畅销全国各地,还要“飞”向全世界。

楚能新能源聚能π314Ah大电芯

湖北锂电产业尚需更多“楚能”

从区域发展角度来看,楚能新能源的飞速成长,有利于湖北锂电产业实现更好发展。

今年7月,湖北省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的函》,计划将湖北打造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新型储能产业发展高地,提出要完善延伸锂电池产业链,引导武汉、襄阳、宜昌三大都市圈,在各自优势领域有序发展锂电产业。支持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楚能新能源等龙头企业在湖北做实做强,引领带动一批产业链企业布局湖北。

《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则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要形成2个千亿级特色产业。

目前,湖北已形成以本土楚能新能源、骆驼股份、格林美等为基础,以外来宁德时代、亿纬锂能、中创新航等为代表的锂电池产业集群。

不过,从综合数据来看,湖北锂电产业还有待进一步发展。《2022中国锂电产业发展指数》(遂宁指数)显示,以湖北为代表的华中地区,仍是锂电池次主产区。

武汉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会秘书长师广有指出,湖北省磷矿储量居全国首位,发展电池储能产业具备先天优势,宁德时代、弗迪电池、中创新航、亿纬锂能、欣旺达等电池龙头均已在湖北布局,但湖北未能产生进入全国前十的本土企业。

这一窘境有望因楚能新能源改变。根据规划,再过三年,楚能新能源三大基地350GWh产能将全部投产。届时,以生产规模计算,楚能新能源将跻身行业前十,湖北也有望从锂电池次主产区“变身”为主产区。

成为锂电产业新高地,湖北不仅需要楚能新能源,还要有更多的“楚能”。(记者林楠 何子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