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桥横跨,一水中流;城分南北,城水相依;北岸高楼林立,南岸古巷犹存;走进河南省潢川县犹如置身一幅美轮美奂的画卷。
潢川航拍图
潢川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信阳市地理版图中心,北临淮河水、南依大别山,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潢川县是著名的侨乡,根据大量史料记载,黄氏起源于黄国,根在潢川,潢川也因此成为世界黄姓的发源地。至今,潢川县仍然吸引着无数的海内外黄姓侨胞前来寻根谒祖。
潢川夜景图
小潢河穿城而过,蜿蜒旖旎,俯瞰宛若巨型太极图,潢川由此城分南北。北城叫春申镇,源于战国四君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现在还留有春申君故宅、春申君漆井、春申君墓地等遗址,地方志上也有不少关于他的记载。春申君从这里出发东去,开发江东,是上海的城市之父,苏州的城隍。
楚国灭黄、陈、蔡地图
《竹书纪年》记载,黄国公元前二十一世纪为夏启所封,黄国传承与发展的是正统的中华河洛文化。自有黄国,才形成“以国为姓”的黄姓。唐林宝撰《元和姓篡》云:“黄,陆终之后,受封于黄,为楚所灭,以国为氏。”黄国被楚国兼并后,国亡家破的黄国臣民,背井离乡,但他们不论走到哪里都以国为姓,其中大部分被强迁到当时南方的楚国腹地,形成了今天之黄冈、黄陂、黄安、黄梅等地名。还有一部分被“浮诸江南,以实海滨”,于是就形成了南方诸多黄氏家族和黄洞蛮壮族的黄姓。
春申君像
历朝历代,黄姓人才辈出,各领风骚,对中原文化的传播起过重要的作用,黄歇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楚国吞并黄国三百年后,出现了一位伟大的黄姓人物—楚属黄国后人春申君黄歇。黄歇仕楚,为相二十五载,政绩卓著,他励精图治重振国威,延续楚国政权数十年,为黄氏家族带来了中兴。公元前241年,楚国迁都,以春申君封地内的寿春为都城,黄歇由此被改封于偏远的江东吴地。他在当地主持疏浚了东江、娄江、吴淞江“三江”,开浚黄歇浦(黄浦江),连通太湖和淀山湖,将其江面拓展并深挖,与东海、黄海之间的长江出海口连通。上海简称“申”,黄浦江的“黄”,都跟他有关。申江、春申江、黄浦区、春申路等地名,也都是为纪念这位开“申”之祖而命名。他是今天上海最早的开拓者,在长三角城市群被奉为城市保护神。
黄国故城鸟瞰图
在潢川县城西北6公里处,坐落着黄国故城,黄国故城遗址有大量遗物可以昭示两千多年前的都城风貌,是信阳市保存最完整的春秋古国都城,也是全国罕见的春秋古城遗址。
叔单鼎
从已出土的大量玉器、青铜器可以看出,无论是制作技术还是艺术魅力,黄国玉器、青铜器都显示出极高的水平与显著的特色。黄国青铜器不乏鼎、敦这样的大件重器,庄严厚重、气势夺人,也有如爵、豆、匜、壶这样的小件精器,纹饰同其造型一样古朴、多样;黄国玉文化有着古老悠久的传统,从制玉技术、用玉风尚到文化意蕴,都可谓秉承源远流长的传统,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在中国玉文化史上,黄国玉文化上追商周大国之制,下启战国秦汉之风。
黄国玉器
近年来,潢川县充分利用黄国故城的独特魅力、独有影响,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和侨务资源,致力于打造“黄姓之源•春申故里•中原侨乡”品牌,不断延伸黄国文化的精神内涵。
一是办好根亲文化节,夯实品牌根基。高度重视。潢川县委统战部、县侨联高度重视根亲文化节工作,成立了工作组,制定了工作方案,召开了推进会,责任到人,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加强宣传。围绕潢川“黄姓之源•春申故里•中原侨乡”品牌大力弘扬根亲文化,讲好、用好潢川根亲故事;确保实效。以根亲节活动为契机,把侨务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扎实做好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凝聚共识的工作。二是做好联络联谊,拓展品牌辐射。以联谊促认同。充分利用我县富有特色的文化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联谊活动,不断加深海外华侨华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以联谊促创新。广泛联系海外华裔新生代和侨界年轻一代,引导新侨群体自觉把个人的理想信念汇入祖国和家乡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中去。目前,已成功招引留学生周震、邱锦飞等回乡创业回馈家乡。以联谊促发展。以联谊为桥梁,借助海外侨胞、侨眷熟悉国际市场、人脉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服务我县经济社会建设。三是优化营商环境,招商引资成果丰硕。整合民营经济培训资源,依托格局商学院,开展各类活动,并将招商引资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经多方考察洽谈。已签订永京鞋业二期项目合同,标准化厂房建设完成3万平方米,完成投资约1亿元,并促成招商引入广昱鞋业投资二期项目(总投资3.2亿元)、河南锦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从事豆制品行业的食品深加工项目、广东兆菲集团有限公司,规划建设河南潢川豫台产业园项目。
黄姓宗亲拜祖大典
黄国豫风楚韵的历史渊源与深厚的中华河洛文化底蕴,孕育出光州文化中的包容与开放、进取与创新、坚守与变革。黄氏宗族的变迁,如小潢河的河水,随着风云变幻不断辗转。黄国故城屹立在历史的长河中,张开温暖的怀抱,迎接每一位海内外黄姓侨胞前来找寻他们共同的根,追寻他们共同的梦。(潢川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县政协党组副书记 江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