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闽千姿) “坦洋工夫”新茶事 百年茶香飘四海
题:“坦洋工夫”新茶事 百年茶香飘四海
【资料图】
作者 吕巧琴 吴允杰
早在1915年,“坦洋工夫”红茶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成为当时欧洲最流行的饮品之一。如今,“坦洋工夫”红茶再度声名远播,香飘四海。
2007年12月,在第十届巴拿马中国贸易展览会上,作为中国主要参展品重返巴拿马;2009年3月,签下60万美元茶叶订单,重新大批量出口俄罗斯;2015年,在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上,入选中国全球合作伙伴及唯一指定用茶;2022年11月底,包括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艺在内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坦洋工夫”红茶又开始频频“出圈”海外。
“茶叶是特色产业,红茶是世界生产和消费的第一大茶类,市场潜力巨大。”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看来,无论是产茶历史、科技力量,还是红茶地位,作为“坦洋工夫”红茶主产地的福安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019年10月9日,福建宁德福安市社口镇坦洋村中,茶人依旧传承着“坦洋工夫”红茶传统制作技艺。郑健雄 摄
位于福建宁德福安市社口镇的坦洋村,就是闻名世界的“坦洋工夫”红茶发祥地。“三月坦洋好景世,左右茶行大街中”“茶季到,千家好,茶袋铺路做床倒”,村中迄今传唱的民谣,正是19世纪中叶坦洋村市井繁华、茶季繁忙的写照。据《福安县志》记载,最隆盛时,坦洋一条街就有36家茶行,每年制干茶两万多箱。
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林鸿说,“坦洋工夫”最早是由坦洋村茶人创制的,他们在小种红茶的制作基础上改进、简化,创制“坦洋工夫”红茶,传承至今已有170多年历史。
“工艺比较繁琐复杂,费工费时,所以称为‘工夫’。”林鸿认为,制作“坦洋工夫”关键在“工夫”两字,每道工序皆有诀窍,传统工艺的核心仍是机械无法取代的;“坦洋工夫”最早主要出口西方国家,为了满足当地标准、喜好,通过精加工使茶叶的外形特征整齐、均匀,制作技艺由此传承了下来。
2021年3月24日,创建于1958年的福安市坦洋茶场仍专注生产“坦洋工夫”红茶,吸引许多人前来参观。中新社记者 吕巧琴 摄
“在明末清初时,福安茶叶就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阿富汗、土耳其等国家;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延伸,‘坦洋工夫’红茶销往欧洲、美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福建省茶叶学会副会长林光华说。
19世纪末宁德三都澳开埠后,“坦洋工夫”的“出海”之路越走越畅。后因海上茶路受阻,“坦洋工夫”随之沉寂。直到2006年起,当地政府和茶人携手重振“坦洋工夫”辉煌,“坦洋工夫”不断续写着新茶事。
“90后”陈晓大学毕业后,回村参加“坦洋工夫”非遗技艺班学习,对坦洋工夫茶外包装进行优化设计。她以坦洋村百年廊桥为设计元素,寓意传承与连接;将产品定名为“有福同安”,寄予美好与吉祥。她说,坦洋工夫茶不仅有历史,更有繁复精细的劳动智慧,希望能呈现一个多彩、有趣的茶世界给年轻人。
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郑培明的儿子郑国“子承父业”,研习和挖掘各味茶的制作与品鉴,在传承中独创“养和醒”制茶工艺。他说,“养”茶之清鲜,“醒”茶之色亮、香清、味醇,就是强调传统经验加上创新,回归山水本色,让茶来诉说山水的故事。
7月20日,在坦洋村的文旅商店里,游客品尝茶香浓郁的新式茶饮、茶点。林俪 摄
为助力“坦洋工夫”跑上年轻人快消市场的新赛道,社口镇鼓励茶企将百年传统红茶和现代工艺融合,碰撞出“坦洋工夫”奶茶新产品。这款新茶品已成功入驻在全国门店超5000家的“茶百道”,在红茶奶茶的细分消费领域打开了市场。
在这个古老茶村里,百年红茶散发着袅袅茶香。坦洋村建起了电商直播间、茶业技术培训中心。村中新开业的文旅商店里,游客还能品尝茶香浓郁的新式茶饮、茶点,选购设计精美的帆布包、香囊等文创产品。
目前,坦洋村有茶园4900多亩,年产茶叶量400多吨,“坦洋工夫”品牌价值逾46亿元人民币。当地官方表示,实现新式茶饮的年轻化,才能让整个产业链做起来;茶业要发展,关键还是产品,要不断适应新市场、跑上新赛道,开发年轻人的消费市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