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探索演绎节目《登场了!北京中轴线》正在热播,节目让观众跟随着镜头感受北京中轴线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恒久魅力以及在新时代迸发出的蓬勃生命力。

大美中轴成文化传承“活”标杆


【资料图】

“中轴为基,左右对称。”从永定门到钟鼓楼,长约7.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冠绝全球,是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宝贵遗产。《登场了!北京中轴线》以“中国美、中国魂、中国味、中国音”4个主题切入,融入“中轴时空列车”创意,以现代人视角重新打量和审视北京中轴线。

节目中,作为“中轴丈量人”出场的历史学者单霁翔与嘉宾一道穿越时空,回顾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鲜活的人物,探寻“中轴线”背后的中国精神和中国智慧,见证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历久弥新。跟随“丈量人”的脚步,坐上“中轴时空列车”,沉浸式的模拟剧场、穿越历史的隔空对话、重访故地的现场体验,大大拓宽了综艺节目的表达边界。观众也从欣赏中轴建筑走向了解百科知识,凡是与北京中轴线相关的历史、文化、遗产、人物、故事都升华为节目文化意蕴,形成风味独特的精神养分。

节目播出期间,多次登上短视频热榜、微博热搜和同城热搜榜首,主话题“登场了北京中轴线”阅读总量破6.8亿次,讨论量超640万。网友纷纷“入坑”,并奉上“自来水”点赞的花式安利:“古代演绎的部分很有电影质感,跟着节目学到了很多与中轴线有关的知识”“在节目里学到很多以前不知道的新知识,感慨于古人的智慧和高明的哲学思想”。

不装不演不背讲好传承故事

在《登场了!北京中轴线》中,“中轴丈量人”单霁翔功不可没。在他的指引下,观众不知不觉间就被带入历史场景。他就像是手牵红线的“月老”,以节目为“媒”,唤起大众内心深处的文化基因和共情力,让观众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坚定文化自信。

《登场了!北京中轴线》是单霁翔在推广传统文化方面的新尝试,是利用综艺节目讲述中国故事的再升级。观众喜欢节目里的“老单”,没有高高在上的讲述,开口就是故事。“我三个月大的时候来到北京,住在老城区,住过大佛寺、美术馆后街。中轴线伴随着我生活的很多场景,我会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在胡同四合院里学的。小学春游也是围着中轴线,那时候北京的中轴线向南是故宫清晰的轴线,北面是钟鼓楼,两边是大树,像绿海一样……中轴线是北京这座城市的灵魂,中轴线的形成也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地呵护和完善中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城市风景。”

节目里,单霁翔经常像孩子一样登梯爬高,对一切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观众们喜欢这个不做作的“老单”,更喜欢这个一开口就有故事的老院长。单霁翔说,自己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技巧,唯一的经验就是“不装,不演,不背”,“我把体会到的、工作中总结出来的东西与嘉宾自然交流,不是表演,也没有背台词,说的都是想说的话。”

这种与生俱来的“讲故事”能力,拉近了专家与受众之间的距离,也让文化传承更加活态与生动。“在我做文化类综艺节目之前,我们的专家是不愿意与综艺节目扯上关系的。”从《万里走单骑》《老单走东城》《博物馆之城》等节目一路走来,单霁翔探索“学者与综艺”的融合之路已经成为标杆和范本,“不是灌输式的教育,而是带有互动性质的,更有亲和力的表达方式,观众们也愿意听,愿意看,文物保护才能变成公众的事业。”

据悉,《登场了!北京中轴线》是中国传统文化咪咕研究院与荣誉院长单霁翔推出的首个项目。研究院还在规划筹备《中国发明》《登场了!大运河》等综艺IP合作,同时也在联合广东阳江筹备开发“南海一号”系列IP,展开国家级重大文化资源、区域文化资源合作。记者 李夏至

来源:北京晚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