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浦帆 康玉湛)进博会连续五届成功举办,已经成为观察外企投资战略的绝佳窗口。从最初将先进产品引入中国,到在华投资建设,再逐渐以本土布局带动全球“上新”,在这“三步走”的背后,反映了蕴含巨大潜力的中国市场对外企的重要性,以及外企看好中国市场、加码投资布局、分享发展机遇的愿望。

(进博故事·在中国 为全球)从进博窗口看跨国企业“三步走”战略 主题海报

在波士顿科学大中华区总裁张珺看来,波士顿科学的本土化和进博会有着密切的关联。“2019年,是我们第一次参展,我们的一款血管内超声影像系统Polaris广受关注。”张珺告诉中新网记者,该系统随即于第二年7月借助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MAH),在上海浦东成功试点本土生产,迈出了波士顿科学国产化的第一步。

2022年,历经2年试点,Polaris血管内超声系统正式获颁注册证,成了波士顿科学首款获批在中国生产、供应中国的产品,可以说奠定了国产化的里程碑。

波士顿科学在上海生产的Polaris血管内超声系统。中新网记者 康玉湛 摄

“为加速在生产、转化、创新孵化等领域的本土融合,去年我们还在上海专门投资设立了一家新的医疗科技公司。”张珺表示,希望通过新公司的设立,加速海外优质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准入,并在中国开展投资收购、技术转化、和更广泛的对外业务合作。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其人民健康需求的提升、供应链体系的完善以及营商环境的优化,让外企看到了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巨大潜力。诸如波士顿科学一样的许多外企,纷纷借助进博会,实现了从展商到投资商的转变,扩大了在华业务布局。

波士顿科学大中华区总裁张珺在进博会展台介绍展品。波士顿科学供图

自2022年成功实现“进口转国产”以来,波士顿科学也在积极探索“从进口到出口”的本土化新进程。波士顿科学中国区研发部总监张成介绍,从上海捷普工厂下线的Polaris血管内超声系统在供应本土以外,也出口到欧洲、加拿大、巴西、日本及东南亚市场,成了该企业“在中国、为全球”的真实写照。

现如今,对外企来说,中国团队在全球研发和创新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波士顿科学中国研发中心就是该企业在美国以外设立的首个研发中心,由120余名本土工程师组成。

“之前我在美国总部做了十几年的研发,因为波士顿科学对中国市场的重视,我2010年回到了上海。”张成表示,现在中国研发团队已经是波士顿科学全球研发中心的核心力量之一,中国研发团队参与研发的一项心力衰竭诊断技术,就曾获得2020年度盖伦奖“最佳医疗技术奖”提名。

波士顿科学中国区研发部总监张成在上海捷普工厂介绍本土生产线。中新网记者 康玉湛 摄

此外,在多年深耕中国市场的过程中,波士顿科学也会通过医疗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医疗器械培训等方式,帮助医务工作者掌握前沿技术,提升创新疗法的本土使用率。进博会则成了该企业与本土伙伴间,持续深入合作的一条重要纽带。

“早些时候,我们更多的是把进博会当成一个很好的展台,做很多全球的、亚洲的首秀。”张珺直言,后来她慢慢感受到了进博会有很多的溢出效应,就像一座桥梁,不断连接着波士顿科学和中国“产学研医政”本土“朋友圈”,从不同维度助力于中国本土医疗产业发展走向全球。(完)

推荐内容